Sei sulla pagina 1di 85

The Journey around Baltic States - Introduction- Part 1 1

東南歐 20 日 (巴爾幹半島: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 +希臘


台達旅行社 2740-6958
導遊 胡齊鳴
南歐三大半島之一,位於 Adriatic 亞得裡亞海(西北方)、地中海 ( 東南方之愛琴海 Aegean 與西南方之愛奧尼亞海 Ionian )
和黑海(東與東北方)之間的巴爾幹半島 Balkan Peninsula,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在歷史上巴爾幹諸國正值東、西羅馬
帝國的交界上,與拜占庭千年的分庭抗禮造成文字與生活習慣的迥異,及至伊斯蘭教興起、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
( 1453~1821),更增其文化的複雜性,也讓此區人文采風、建築藝術的多樣性遠遠超過其他歐洲地區。奧地利和匈牙利的
建築展現於北部和中部公共空間和建築,如達爾馬提亞( Dalmacija,Dalmatia )和伊斯特拉 Istria 沿海的建築展現出威尼斯的
影響力。巴洛克風格展現於如奧西耶克 Tvrđa,瓦拉日丁 Varaždin 和卡爾洛瓦茨 Karlovac。 新藝術風格的後續影響反映在
當代建築中。在海岸線上是地中海式的建築。大城市中有強烈之威尼斯和文藝復興風格,在 Francesco di Giacomo、Georgius
Mathei Dalmaticus 和 Niccolò di Giovanni Fiorentino 三位建築師體現,例如位於克羅埃西亞希貝尼克 Šibenik,建於 1431~1535 年
的聖詹姆斯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St James( Jacob )。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是 9 世紀的教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為位於克羅埃
西亞 Croatia 三千年古城扎達爾 Zadar 之聖多納圖斯教堂 Church of St. Donatus。
近代由於巴爾幹地區一直以來存在著諸多矛盾與衝突,既有宗教矛盾( 基督教 Christians 88%,其中又包括東正教
Orthodox 47%, 羅馬天主教 Roman Catholics 39%,新教 Protestants 2%, 希臘天主教 Greek Catholic 0.3%)、穆斯林 Muslims 11%、
猶太 Jews 0.5% )。 11 世紀基督教分裂,拜占庭版圖下之保加利亞、馬其頓、塞爾維亞成為希臘東正教 Greek /Eastern Orthodox
之國度;而隸屬於匈牙利與哈布斯堡之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成為羅馬天主教之領地。1453 年拜占庭帝國之君士坦丁
堡淪陷成為鄂圖曼帝國之都城,伊斯蘭的信仰深入波士尼亞及阿爾巴尼亞地區。成為三宗教鼎立之局面。

1913 年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形勢圖,右邊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粉紅色),兩條紅線間是土耳其在戰爭後領土異動的範圍,
左上角的塞爾維亞(深藍色)新拓南方疆土(淺藍色),科索沃就在其中。 2
領土爭端加上斯拉夫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各地區有不同之方言;而逐漸被拉丁、西里爾 Cyrillic script、波斯文同化,
加上列強( 哈布斯堡與奧匈帝國、鄂圖曼、法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英國、蘇俄 )的干涉致使這一地區衝突、戰爭
頻發,

東正教堂內右側之薩爾維亞傳奇勇士奧比利奇 Miloš Kobilić


早在 1389 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之際,薩爾維亞傳奇勇士奧比利奇 Miloš Kobilić 在 11 名騎士的掩護下佯裝倒戈臣服,潛入鄂圖
曼蘇丹穆拉德一世 Murad I 之營帳內,用一把塗了毒藥的短劍成功地將他刺成致命傷, 即使這段暗殺傳奇故事有不同版本,
當然後果可想而知,塞爾維亞人遭到慘烈的屠殺,這民歌傳唱至今,可見民族仇恨深植於動亂之地。更為人們熟知的歷
史是一戰的觸發點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1914 年 6 月 28 日奧地利皇儲斐迪南 Franz Ferdinand 大公夫婦赴新近被奧匈帝國
吞併的波士尼亞檢閱軍事演習,遭位於波士尼亞信仰東正教薩爾維亞激進份子 Gavrilo Princip 手槍近距離暗殺「塞拉耶佛
事件」;當天早些時候,這對夫婦亦曾遭到 Nedeljko Čabrinović 的手榴彈襲擊。
3

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建立了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民族之四個新興國家(不含地理觀
念上的希臘)
: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 伊斯蘭教之國度,也不是斯拉夫族人 )、保加利亞 Bulgaria、羅馬尼亞 Romania、南斯
拉夫 Yugoslavia; 二戰期間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而在納粹之護擁下使保加利亞獲得魂牽夢繫的馬其頓大部分
地區。 而一戰後之 1918 年克羅埃西亞 Croatia 宣布脫離奧匈帝國成為獨裁之君權國家南斯拉夫王國 Kingdom of Yugoslavia
( 前 11 年稱 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 1918~39, 於 1929 年 10 月 3 日由國王亞歷山大一世 Alexander I 更名為南斯拉
夫王國( 意為來自南斯拉夫的土地 ),1934 年在法國馬賽訪問期間被克羅地亞分離組織 the 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IMRO,德意志、義大利、匈牙利支持下之政治團體)之成員 Vlado Chernozemski 刺殺身亡,1939~41;1941 年 4
月流亡在倫敦;1944 年 10 月在邱吉爾之壓力下與南斯拉夫民主共和國( 也是由狄托 Josip Broz Tito 所率領之一共黨抗納粹
之地下流亡政府 )簽訂 Vis 條約,於 1945 年 Peter II 放棄君主政權)。 二戰爆發初期,南斯拉夫王國原本保持中立。但後來
仍被德國、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四國併吞瓜分,並建立附庸國。國家的解體,使民族對立的情況更為直接,羅埃
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紛紛屠殺境內對方的族人,連回教徒也被拖下水而予以殺害。這段傷痛的記憶一直延續到今天,使
境內的各族人民難以忘懷。 1941 年 6 月克羅埃西亞 Croatia 在納粹軸心國支持下變成克羅埃西亞王國,施行亞利安之法西
斯獨裁政策,但也僅維持至二戰結束(1945 年政權瓦解)。 二戰後與蘇聯保持距離,堅持獨立自主、共產修正主義和不結
盟運動( 1961 年與印度、埃及、印尼成立 Non-Aligned Movement ),這使得南斯拉夫變成歐洲唯一沒加入華沙公約的共產國
家。 1980 年執政 35 年之南斯拉夫共黨強人狄托 Josip Broz Tito 死後,聯邦體制鬆動,民族主義高漲。1990 年代南斯拉夫
瓦解,1991~2001 年之持續動亂;1992 年 4 月 5 日至 1996 年 2 月 29 日塞拉耶佛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與塞族共和國軍之圍
困, 長達 1425 天;此區域再度成為二戰後歐洲最動亂,支離破碎之七個獨立區域;1992 年成立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
羅之南聯盟( 史稱第三南斯拉夫,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與母國阿爾巴尼亞支持之科索沃穆斯林間 1996~99 年之內戰與矛
盾,引發 1999 年 3~5 月之科索沃戰爭) 取代,原有疆界內增加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 1991 年 6 月 25 日領先獨立)、克羅埃
西亞 Croatia ( 1991 年 6 月 18 日也宣布獨立)、馬其頓 Macedonia ( 1991 年 9 月 8 日獨立)、1995 年 12 月之岱頓協約 Dayton-Paris
Agreement 之規劃下,使長達 3.5 年之波士尼亞內戰(南斯拉夫之內戰之一)結束,成立波士尼亞 Bosnia 暨 Herizegovina 赫塞哥
維那共和國、塞族 Serbia 共和國、塞爾維亞暨黑山共和國的新南斯拉夫邦聯;
4

邁入 21 世紀,此處又增加黑山共和國 Herzegovina ( 2006 年 6 月 3 日獨立)


、1998 年 2 月至 1999 年 6 月之科索沃戰爭(1998
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總統米洛舍維奇以軍事方式對付科索沃的分離分子,不少當地平民因而被殺,引發 80 多萬名
阿爾巴尼亞裔居民的逃亡潮 ),2004 年之動盪( 數千位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難民被塞爾維亞因信仰差異而引發對立
而衝突),導致科索沃共和國 Kosovo(2008 年 2 月 17 日宣布獨立),一共 10 國。

2015-2016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東歐國家排名
5

由南斯拉夫 Yugoslavia 的六大塞爾維亞 Serbia, Croati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Montenegro, Slovenia and Macedonia 六處官方認可
之獨立地區以及隸屬塞爾維亞之 Kosovo and Vojvodina 二自治區,宗教派系就能明瞭這國家之複雜;
『吸血鬼國度』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主要由摩達維亞、瓦拉幾亞、外西凡尼亞三部分所組成,長達 2,860 公里的多瑙河川
流過 10 個歐洲國度,最終經由位於羅馬尼亞的多瑙河三角洲流入黑海。在歷史上,這三個地區都是各自獨立的公國,
而公國中的大公則被稱為沃伊沃德 Voivode。 較著名的大公有瓦拉幾亞的老米切亞(Mircea celmircea cel bătrân,1355-1418)
大公,以及被後代杜撰為「吸血鬼德古拉」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Vlad al III-lea Ţepeş, 1431-76),其中後者由
於習慣對敵軍的俘虜採殘冷的穿刺之刑,又被稱為采佩什(Ţepeş),即羅馬尼亞語「穿刺公」之意。而摩達維亞的
斯特凡大帝(Ştefan cel Mare, 1433-1504)在位期間,所面臨的情況可說是四面環敵,韃靼人、匈牙利、波蘭-立陶宛
王國、鄂圖曼土耳其無不對他的領土虎視眈眈。在此情況下,斯特凡大帝表現出超凡的統馭能力,多次擊敗入侵的
敵軍,雖然最後仍不敵土耳其的軍隊,而向其稱臣納貢,但已儼然成為羅馬尼亞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鄂圖曼土耳其統治摩達維亞、瓦拉幾亞這些公國,採取自治的方式,許多沃伊沃德們都是來自於希臘,又被稱為「法
納爾人」
,因為法納爾人原指的是鄂圖曼帝國居住在伊斯坦堡(即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這些法納爾人的大公,
一方面效忠土耳其蘇丹,但也對歐洲事物有深度的瞭解,某種程度上還繼承了拜占庭文化。從服飾等美學方面而言,
或許羅馬尼亞比起希臘更可被稱為拜占庭的傳人。
首次將羅馬尼亞的三個公國統一治理的,是文藝復興時被馬基維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 1469-1527)稱為
偉大君主的勇敢米哈伊(Mihai Viteazul,1558-1601)
。但勇敢米哈伊的統治只維持數個月,實質意義上掌握權力的羅馬
尼亞國王,要算十九世紀的亞歷山德魯・約安・庫查(Alexandru Ioan Cuza,1820-1873)
。庫查除了在俄羅斯與奧地利的
環伺下,設法抵禦鄂圖曼土耳其的宰制,也推行了如農民解放等各種改革運動。
在他之後,羅馬尼亞由德國霍亨索倫家族的卡羅爾一世(Carol I, 1866-1914)統治,他在位時,宣布羅馬尼亞為一獨
立國家,也被視為現代羅馬尼亞的國父。
二戰時期,羅馬尼亞的獨裁者安東尼斯古(Ion Antonescu, 1882-1946)原本隸屬於軸心國陣營,與納粹德國一同進攻
蘇聯。但在安東尼斯古倒台、並被處決後,羅馬尼亞則倒戈同盟國,反而與蘇聯一同進攻德國。這個例子體現出在
羅馬尼亞的歷史:它一直是夾在各強權之中的玩物,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這個國家的命運始終載浮載沉。
羅馬尼亞可說是一個拼湊出來的國家,它身處於受斯拉夫影響最大的巴爾幹半島,其主要語言卻是屬於拉丁語系。
此外羅馬尼亞包容並蓄地融合了東正教、拉丁、土耳其等多種文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異質性」
,使得這個喀爾
巴阡山及多瑙河環繞的國度顯得迷人。
中古時期由於外凡尼息亞 Transylvania 民識未開,使用大蒜避邪,19 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朗.史托克 Bram Stoker 將此
風俗習慣與 15 世紀歷史人物弗拉德三世 Vlad al III-lea Ţepeş 結合,以布蘭城堡( 位於華雪聖地布拉索夫 Brasov 之
Manastirea snagov 修道院為其長眠之地與傳說、惡靈、月光、古城,就是吸血鬼的故事場景)之吸血鬼伯德古拉 Dracula 6
伯爵為背景發表“德古拉 Dracula ”,造成轟動,故又稱『吸血鬼伯爵國度』。電影暮光之城、凡赫辛、影集噬血真愛
劇本的源頭都來自羅馬尼亞。德古拉所居住的布朗城堡、他的故鄉布拉索夫 Brasov、他誕生的小鎮錫吉什瓦拉
Sighisoara 都成了觀光勝地。由於地理位置的特別,羅馬尼亞境內不乏德國風味的特色小鎮,例如 2007 年 獲選為
『歐洲文化之都』的錫比烏 Sibiu 。此外還有中世紀風格、兼「七座城市之珠」的錫吉什瓦拉,850 年歷史的美麗村
莊有厚實的城牆、低矮的房子、蜿蜒窄小的石路、插入天際的尖塔、最具有氣魄的鐘樓的建築物等,處處吸引著人
們來此感受她的魅力。這也是 UNESCO 之世界文化遺產。首都布加勒斯特,有小巴黎之稱。奧匈帝國的統治留下了
痕跡,靠近匈牙利與塞爾維亞的城鎮蒂米什瓦拉 Timisoara 有小維也納之稱,是個迷人的花園城市,但對羅馬 尼
亞人來說,這裡是推翻共產統治的發韌點。還有歐洲最美的城堡、昔日曾是羅馬尼亞國王的避暑勝地「佩雷修城」,
白色的宮殿、高高的尖頂、深紅的窗櫺、巴洛克式雕塑,藏身於森林像是精靈般的童話世界。

Manastirea snagov 修道院,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德古拉)長眠之地 修道院內堂有種特殊的華麗而寧靜感


『玫瑰國度』保加利亞:18 世紀以來種植玫瑰而得名,從果醬、精油、化妝品、保養品到白蘭地等產品令人目不暇給,
其中首都索菲亞東南卡贊勒克市玫瑰谷栽種的大馬士革(Rosa damascena NO:1)系列玫瑰所生產之玫瑰精油佔世界
生產量一半以上。每年六月頭一周舉辦之玫瑰慶典。 以智慧女神為名之首都索菲亞 Sofia 最壯麗也最耀眼的東正教
教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 主教座堂。亞里拉有「保加利亞綠洲」之稱,UNESCO 的里拉修
道院。
西方古典玫瑰的分類
西方玫瑰在 18 世紀之前,歷經過幾代的雜交,逐漸形成了西方古典玫瑰的品種。除了下面被重點介紹的這幾種被廣泛種
植外,其餘品種僅在傳統的家族式種植園區被傳承下來,比如法國和英國的皇家花園,可以看到這些久遠的品種。
7

大馬士革玫瑰(Damask Rose) 法國玫瑰(Gallica Rose)


大馬士革玫瑰(Damask Rose)又名突厥薔薇,原產敘利亞。重瓣,粉色系。有著濃厚的甜香。它的香味是玫瑰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又被稱為大馬士革玫瑰香型。要注意!不是所有這種香型的護膚成分和精油產品都是來自純正的古典大馬士
革玫瑰,因為很多現代混血的高產量月季玫瑰也承襲這種香味特質,成為香料的原料。
法國玫瑰(Gallica Rose)原產歐洲中南部、近東和西高加索等地,是歐洲最早被栽培的玫瑰。花大,多數為大朵的深紅色,
刺較少,嫩葉綠色或暗紅色。花單生枝端,或 3~4 朵組成總狀花序,有芳香,花期 6 月。Gallica 這個名稱來源於古羅馬時
代將現在法國在內的一大片地區稱作 Gallica 地區。
8

阿爾巴白玫瑰(Alba Rose) 千葉玫瑰 (Centifolia Rose)


阿爾巴白玫瑰(Alba Rose)又名白薔薇。一般認為是 R.damascena×R.canina 的雜交結果。Alba 在拉丁文中是白色的意思,花
色為白色或淡粉紅色,甜香,灰綠色葉片,一季開花。在傳說中,阿爾巴玫瑰是和女神維納斯一起誕生,波提切利的名
作「維納斯的誕生」一畫中飄散在女神周圍的就是阿爾巴玫瑰的復瓣品種。而英國玫瑰戰爭中的約克家族的象徵白玫瑰
也是阿爾巴玫瑰。
千葉玫瑰 (Centifolia Rose) 原產東高加索,是古來栽培薔薇之一,同法國薔薇為近緣種。centi 的意思是一百或更多,folia
是葉子之意,另外因為它的花型很像甘藍,所以又被稱為甘藍玫瑰。16 世紀末到 18 世紀初荷蘭育種家們培育了很多品種,
很多荷蘭和弗蘭得爾畫家也經常描繪,所以也叫畫家的玫瑰。
此外還有波特蘭玫瑰(Portland Rose)、苔蘚玫瑰(Moss Rose)、茶香玫瑰(Tea Rose)、波旁玫瑰(Bourbon Rose)等,大多數是與
大馬士革玫瑰的雜交品種。
玫瑰、薔薇都是薔薇屬植物,西方統稱為 Rose。而 18 世紀歐洲人將中國古典月季與西方古典玫瑰混合栽培,於是出現了
「混 血月季」,也就是現在大家在花店買到的各色「玫瑰」。
『德蕾莎聖女 Mother Teresa 出生國度』馬其頓 Macedonia:德蕾莎修女出生於首都斯科普里 Skopje 的阿爾巴尼亞裔人,素
有「加爾各答天使」的美譽。1979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
。 2003 年 10 月,羅馬天主教教宗若望·
保祿二世將德蕾莎修女,列入天主教真福品名單。2016 年教宗方濟各批准封聖,並訂 9 月 4 日為紀念日。科普里的聖斯
巴斯東正教堂,擁有精緻濕壁畫及華麗核桃木雕,奧荷瑞德的聖克利蒙教堂,為紀念成立第一所斯拉夫大學。 聖西里爾
和 聖梅索德兄弟他們發明格拉哥里字母。而聖克里蒙和聖瑙姆他們簡化格拉哥里字母,發明西里爾字母。境內有世界
古老高山湖泊-奧荷瑞德湖,素有「東歐小瑞士」美稱,湖光山色美麗動人。
『黑鷟山國』科索沃:這聯合國之 108 位成員國,在塞爾維亞語「科斯」意為「黑鳥」,
「歐沃」意為「土地」
,「科索沃」
即「黑鳥之地」
,而黑鳥即 為老鷹一種「鷟」
,而此圖騰在巴爾幹各國國旗上常常出現。1991 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
和國解體後,獲得獨立稱馬其頓共和國,簡稱為「馬其頓」
。但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亞歷山大
大帝為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所以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聯合國建議暫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
和國」獲取國際承認。 In 2004, UNESCO recognized the Visoki Dečani monastery as World Heritage Site for its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wo years later, the site of patrimony was extended as a serial nomination, to include three other religious monuments: Patriarchate of
Peć, Our Lady of Ljeviš and Gračanica monastery under the name of Medieval Monuments in Kosovo。 92%的阿爾巴尼亞 Albanian 人,4
%的塞爾維亞 Serb 人,2%的波斯尼亞 Bosniak 人,戈蘭尼 Gorani 人,1%的土耳其 Tirkish 人和羅姆 Romani 人。 9
『貧窮鎖國』阿爾巴尼亞 Albania:霍查 Enver Hoxha 執政期間,陸續與南斯拉夫、蘇聯、中國建立友好關係。阿爾巴尼亞
曾經接受了中國大量的經濟和物資援助,但卻又一一斷絕與這幾國的來往,導致阿爾巴尼亞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
擁有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淡水湖泊─斯卡達湖,豐富的自然生態特別是眾多種類的鳥類使其名列國際重要水鳥棲地保育公約
(RAMSR)保護區。 Lonely Planet 曾在 2011 年評選阿爾巴尼亞為全球 10 大旅遊國第 1 名。這個歐洲最貧窮、也是唯一的伊
斯蘭國家。10 大旅遊國第 1 名,形容它是「甦醒的睡美人」(Awaking Sleeping Beauty)。這是因為在 1944~90 年阿爾巴尼亞極
權鎖國 46 年,1992 年邁向民主後,世人才得以一掀它神祕面紗。
『南歐峽灣之國』黑山,蒙地內哥羅:擁有歐洲最南邊的藍色峽灣,因而成為世界遺產的小國
『領帶之國』克羅埃西亞:發明領帶的國家;有著中歐情懷與南歐浪漫的風情萬種之國。國土狹長而曲折,但這個面積
不足 57 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擁有 1700 公里海岸線與 1185 座島嶼,以及八處地方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
化遺產。2017 年被《Lonely planet》
評為 2017 年歐洲最佳旅遊地!著名景點為十六湖國家公園的「普利特維斯國家公園 Plitvicka
Jezera National Park」( UNESCO, 1979 ),戴克里先宫(Palace of Diocletian) (UNESCO, 1979 ),號稱亞得里亞 海之珠的杜布羅夫尼
克古城 Dubrovnik (UNESCO, 1979 ),尤弗拉西蘇斯教堂(UNESCO, 1997 ), 特羅吉爾 Trogir (UNESCO, 1997 ), 聖詹姆斯大教堂
Cathedral of Saint James(UNESCO, 2000 ), 赫瓦爾島 Hvar 的斯塔里格勒平原 Stari Grad Plain (UNESCO, 2008 ), 分散在波斯尼亞
及黑 塞哥維那,以及克羅地亞部分邊境的 Stecak 是巨大中世紀墓碑(UNESCO, 2016)
『巴爾幹回教之國』波士尼亞暨赫塞哥維亞共和國:受種族清洗最嚴重的國家,因而聯合國發起人道救援,維和部隊進

『喀斯特之國』斯洛文尼亞:
「喀斯特」為其地理區之一,因最先發現數個石灰岩洞穴,故石灰岩洞穴地形,又稱「喀斯
特地形」
。境內如詩如畫的布雷德湖,飽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為了實現「大塞爾維亞」
,克羅埃西亞人狄托特別成立「南斯拉夫」
,以區別東歐的「西斯拉夫
人」
。 塞爾維亞人 Serbs 即為南支的斯拉夫族人,約於 7 世紀時進入今日的南斯拉夫地區,各部落由酋長(zupan,或譯
成祖潘)各自統治。在 8~11 世紀之間,塞族各部捲入保加利亞與拜占庭兩帝國的爭霸,並於此時接受東正教的洗禮。直
到 11 世紀散居各區的塞爾維亞人漸漸形成東、西兩個國家。西邊之國以斯庫塔里湖(Scutari Lake)為中心,約在今日的
蒙地內戈羅及赫塞哥維那附近,稱為齊塔(Zeta)
。東邊的國家位於內陸山區,即在今日 的塞爾維亞一帶,叫做拉西亞
Rascia。12 世紀初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逐漸轉一到拉西亞,1169 年拉西亞的
「祖潘」
史帝芬.尼曼亞 Stephen Nemanya (1169-96)
起而將兩區統一,建立了塞爾維亞王國,此時期又稱 為尼曼吉德王朝(Nemanjiid Dynasty)
。塞爾維亞的強盛是在" 強有
力" 史帝芬‧杜尚(Stephen Dusahan,1308-1355)大帝的統治下實現的,他利用 拜占庭帝國內部 紛爭、匈牙利與威尼斯之不
合以及保加利亞王國之敗於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權力真空的機會。先 後將馬其頓、阿 爾巴尼亞、及希臘北部吞併,將
其領土推到愛琴海與愛奧尼亞海,成為當時巴爾幹半島上最強大的帝國。杜尚並於 1346 年自封「塞爾維亞、希臘人、保
加利亞人與阿爾巴尼亞人之帝」
(Tsar of the Serbs, Greeks,Bulgarians and Albanians)
,之後更進一步的想染指君士坦丁堡。1355
年,杜山因熱病猝死,雄心因而未能實現。塞爾維亞王國在其子烏洛什(Stephen Urosh,1355-1371)繼承後不久便開始分
裂,尼曼吉德王朝也宣告終結。塞爾維亞雖又回到部落時代,但杜尚建立的帝國卻成為日後塞爾維亞民族歷史光榮的象
徵,直到今日。
拜占庭帝國教廷因而在 1345 與 1349 年兩度向土耳其人求援。土耳其人應邀於 1354 年來到巴爾幹半島之後而意圖擴張,
種下無窮的禍害。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於 1361 年取得利亞諾堡作為新都之後,蘇丹穆拉德一世(Murad I)便將下一個目標
指向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因度山之死處於分裂之勢,無力阻擋土耳其人的北上。烏洛什去世後,土耳其人更吞併掉塞爾
維亞的南部,此時的希望只有放在北方的拉薩爾(Lazar)身上。拉薩爾邀集了半島上其他基督教邦國波士尼亞、保加利
亞、克羅埃西亞等共組聯軍對抗,雙方於 1389 年 6 月 28 日在當時塞國首都北部的科索夫平原決戰,結果聯軍徹底失敗,
拉薩爾戰死,塞爾維亞成為土耳其的附庸。70 年之後(也就是 1459 年)塞爾維亞正式被吞併,落入土耳其的統治長達 350
年之久。16 世紀是由來自小亞細亞鄂圖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1494~1566 ) 達到頂峰,征服高加索,1453 年 Mehmed
II 取代位於君士坦丁堡之拜占庭帝國統領歐洲,影響所及至地中海與黑海之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埃及橫跨歐亞非等地區,
甚至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維也納也幾乎淪陷。他的故事經常被人傳頌至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其出身於克里米亞之 10
女奴隸 Roxelana 轉妾成為皇后之傳奇,當上權力之頂峰,罷拙太子 Mustafa,扶佐女婿 Rustem Pasha, 後又聘來自波士尼
亞與薩爾維亞邊界 Visegrad 改信伊斯蘭教之孫女婿 Sokollu Mehmed Pasha 當宰相,使其兒子 Selim I 繼位成為蘇丹王。
科索夫之役,被南斯拉夫特別是塞爾維亞人視為抗敵衛教保鄉的神聖戰爭,由於過度的渲染,使其成為一個神話性的傳
奇。他們堅信「聖維塔士」(St. Vitus)曾在戰場上顯聖,協助塞爾維亞人抵禦敵人,因此將 6 月 28 日列為國家、民族性
的紀念日,十分重視。
土耳其統治期間,除部份塞爾維亞人仍留在貝爾格勒附近之外,其他人大批向外遷移,16 世紀不少西遷的塞爾維亞 人
被奧匈帝國招募為「屯邊民」。1690 年科索夫佩奇大總主教率領 3-4 萬戶的塞爾維亞人遷徙到今日南斯拉夫瓦伊瓦迪那自
治省(Vojvodina)定居,而土耳其當局卻鼓勵已信奉回教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夫,種下了今日科索夫族群紛爭的導火
線。雖然如此,當時土耳其法律還能讓塞族與阿族兩族人民平和相處,平日兩個種族各自上繳稅賦,戰時則共同提供兵
源。只是到了 19 世紀民主義的興起之後,情勢開始生變,大批塞族人民遭到屠殺或被迫離開科索夫,而阿族人口大量移
入的結果,更激化了境內的種族對立。
1804 年塞爾維亞人在綽號「黑喬治」的喬治.彼得羅維契(George Petrovich)帶領之下,組成抗暴軍以抵抗土耳其新軍的
騷擾。隨著抗暴軍的勝利,塞爾維亞人進而向蘇丹要求自治,並派代表前往俄國求援。此舉引起蘇丹的猜忌而派兵鎮壓,
使得抗暴行動變成獨立戰爭。
1804~13 年是獨立戰爭的第一階段,由黑喬治領軍。當時適逢俄、土之戰,塞爾維亞境內之土耳其軍力薄弱,又因與俄國
結盟,故曾屢敗土軍將之驅逐出境。但 1812 年俄國為了迎戰法國而與土耳其停戰,土耳其能盡全力對付塞爾維亞人,使
塞爾維亞的獨立戰爭功敗垂成。1815-1817 年塞爾維亞由奧布瑞諾維契(Milos Obrenovich)領導,展開了第二階段的獨立爭
戰。奧布瑞諾維契先獲得初步勝利後,便遣使與土耳其議和。由於當時的國際情勢對土不利,一方面由於 1815 年維也納
會議的落幕,歐洲均勢情勢再起,使列強得以關注西歐以外事務,特別是巴爾幹半島;其次是俄國一向就對巴爾幹半島
持濃厚的興趣。因此土耳其不得不做讓步,給予塞爾維亞有限度的自治。1830 年塞爾維亞在俄、土的協議之下成為自治
公國,俄國成為塞國的保護國,而土耳其仍為其宗主國。
1853-56 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塞爾維亞在奧匈帝國的干預下採取武裝中立,免除其左右為難的困擾。戰後在列強 的
干預之下,塞爾維亞獲得國際保證其自治地位。1878 年的的柏林會議( The Congressof Berlin )之中,塞爾維亞與蒙地內哥羅
更進一步獲得國際承認其獨立地位,塞爾維亞由公國改為王國。
到了 20 世紀初期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塞爾維亞的民族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興起了所謂的「大塞爾維亞主義」

意圖以塞爾維亞為核心,將巴爾幹半島上的塞族人兼併起來。因此他們高倡「巴爾幹是巴爾幹人的巴爾幹」(The Balkans
for the Balkan Peoples),希望將波士尼亞、赫澤格維那與馬其頓等塞族人較多的地區統一起來,而能避免列強的干預。然
而這樣的理念卻正好與斯洛伐尼亞人的「三元論」(Trialism)相衝突,而衝突的焦點便是波、赫這兩個斯拉夫人居住的
地區,究竟應該併入塞爾維亞王國之內,還是要繼續留在奧匈帝國內,成為那三元之的一元?1912~13 年的兩次巴爾幹戰
爭,均是由塞爾維亞獲勝。人口與土地的倍增,使「大塞爾維亞主義」的野心更為擴大。科索夫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被塞
爾維亞趁機兼併的,而在一戰後正式成為塞國南部的一個省分。
1914 年 6 月 28 日,居住在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 Gavrilo Princip 於塞拉耶佛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
南大公夫婦 Archduke Francis Ferdinand,引發了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報復,更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早在 1905 年,克
羅埃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便曾協商成立聯盟,後因戰爭而中止。戰爭期間,兩族人雖處在不同的陣 營,但仍在 1915 年成
立「南斯拉夫委員會」(Yugoslavia Committee),預備與塞爾維亞共組聯邦。當時的塞爾維亞王國的政府當初只想擴大領
土,將波士尼亞兼併,尚無進一步與其他民族共組「南斯拉夫國」的意願。直到 1917 年俄國發生革命,撤回對塞的支持,
日後又退出戰場。此時孤立無援的塞國總理帕斯契(Nikola Pasic)才與「南斯 拉夫委員會」於 7 月間聯合發表「科孚宣言」
(Declaration of Corfu),表達在戰後共同建國的意願。然而因塞爾維亞主張中央集權制,而克羅埃西亞與斯洛伐尼亞則傾
向邦聯制,造成日後彼此爭執不休、持續的對立。1918 年一戰結束,由於奧匈、土耳其帝國的解體,加上威爾遜提出民
族自決所帶來的風潮,巴爾幹半島各國紛紛的獨立。同年 12 月 1 日,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尼亞、波士尼
亞、赫塞哥維那、達馬西亞等地,共同組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與斯洛伐尼亞人的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Serbs, 11
Croats and Slovenes),由原塞爾維亞王國的國王彼得一世擔任元首。

於白宮自左而右之波羅的海之總統 Latvian 之 Raimonds Vejonis, Estonian 之 Kersti Kaljulaid, 與 Lithuanian 之 Dalia Grybauskaite

第 1 天( 0516、Wed ) 台北 歐洲維也納
今日 23:35 搭乘阿聯酋 EK-367 豪華客機經杜拜(0505+1 ), 0517 隔日 8:55 搭乘阿聯酋 EK-127 轉飛往維也納( 12:55 ),因係洲
際長程飛行,機上餐宿。

第 2 天( 0517、Thu ) 布蕾德湖 Lake Bled (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Slovenija )位於東南歐,毗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群山環抱風景優美的斯洛維尼亞是東歐國家中旅遊
資源開發的典範,全年旅遊外匯收入超過 20 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0%。每人平均旅遊收入近 1000 美元,超過了
旅遊大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是什麼讓這個國土面積僅兩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只有 46 公里的小國變成「旅遊強國」的
呢?答案是環境,斯洛維尼亞多姿多彩、保護良好的自然景觀;綠草如茵,森林茂密、雪峰皚皚、海水碧藍;布萊德湖、
波斯托那鐘乳石洞都令來到這裡的各國遊客留連忘返。有高達一萬座石灰岩地穴( 科斯特地貌);全國一半是森林;山坡
大量栽植著葡萄;這裡有年度之鹽工、包心菜、板栗、大豆節慶日;Maribor 四百年之酒廠依然醞釀著美酒;被 Jason 屠龍
為標誌之首都 Ljubljana 意為愛之地方"The Loved One ";海岸線僅 46 km,但被視為天堂般純淨;Soca 山谷是拍攝電影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Prince Caspian 的場景;國家公園也是歐洲首創之舉;山野中依然有灰熊出沒;Triglav 山峰為最高之山脈;
山區闢有長達 7000km 之登山步道,1580 年培育之 Lipizzaner 名駒;於 Bled 小島之教堂也是婚禮之最佳選擇地點;艾夫勒
斯峰 Everest 山頂亦是滑雪勝地;年輕冒險者可嘗試高台跳雪;甚至付錢住在首都 Hostel Celica 之牢房。
但是這裡也是敘利亞、伊拉克、科索沃穆斯林難民逃離戰火經土耳其、希臘,經 由 陸 路 借 道 馬 其 頓、塞 爾 維 亞 入 境
匈 牙 利 再 轉 赴歐洲之通道。
12

西鄰義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歷史上先後為神聖羅
馬帝國、奧匈帝國之屬地,1918 年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在法國支持下,1929 年 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
在亞歷山大一世 Alexander I 組合成為南斯拉夫王國 Kingdom of Yugoslavia (包括今天的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塞爾維亞、
黑山、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大部分地區 ),二戰後之 1991 年經過十日戰爭後 Serbs, Slovenes
民族於 1991 年獲得獨立。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比安納 Ljubljana 為首都及最大城市。

布蕾德湖 Lake Bled : 位於 Triglav 國家公園內,為柏西尼 Bohinj 冰河遺址; 這 2.1km x 1.4km 之小湖被譽為「阿爾卑斯之珠
,是阿爾卑斯山南麓遊客最鍾情的景點 ! 碧綠無瑕的翠綠色湖面,古堡對映阿爾卑斯山巔終年白雪皚皚,夢
Alpine pearl」
幻般的湖光山色直如脫俗超凡的天然山水畫作!
13

※聖母升天教堂( Cerkev Marijinega Vnebovzetja,Church of the Assumption. ) 這 1534 年之哥德式教堂於 1698 年轉型為巴洛克式
教堂,而完整保留;自屹立在斯洛文尼亞的唯一湖中小島上,99 階梯登上教堂( 這新婚習俗,丈夫揹著新婚妻子完成婚
禮祈願終身幸福)與湖畔山上早在 1004 年即聳立斷崖上的紅白色※Bled Castle 城堡遙望對映,景象宛若仙境美不勝收!
14

早餐: 機上
晚餐: 鱒魚風味餐
旅館 : Hotel Krim, Ljubljanska cesa , Bled,

第 3 天( 0518, Fri ) 渤興( Bohinj )湖 石口玆漾( kocjan )石灰岩洞

渤興湖 : 斯洛文尼亞語★Bohinjsko Jezero,在阿爾卑斯山和亞德里亞海之間小國領土西北,與接壤奧、義邊境的 Triglav 國


家公園相鄰,高山冰河溶化注入純淨湖水呈現靛藍湖面,輝映山林倒影的綺麗情境恍若人間天堂,是尋幽探勝或健 行、
登山、滑雪、水上運動、...的大自然樂園。

石口玆漾石灰岩洞: ◎( kocjanske Jame )長 5.8 km、深 250 m,洞穴景觀總長約 2 km 開放參觀。 發源於東南方高山下之 Reka
河流入※石口玆漾村即遁入地下峽谷之石灰岩洞,切割琢磨洞穴後就注入一處死水湖消失,在西北邊義大利境內又冒出
成為另名為 Timavo 之河注入亞得里亞海 Trieste 灣。洞穴雖比斯洛文尼亞另一處舉世知名之 Postojnska Jama 地下石灰岩洞
的規模小,1986 年榮獲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珍貴遺產後,對遊客更具吸引力! 15

早餐:
晚餐:
旅館 : Remisens Hotel Lucja, Portoroz,

第 4 天 ( 0519, Sat ) 亞德里亞海岸 盧布里阿那 Ljubljana ( 斯洛文尼亞 Slovenia )


16

: 義大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亞德里亞海岸 : 知名的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曾說:
「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到克羅埃西
亞的杜布羅尼克」
,這句話令人對克羅埃西亞的美景充滿憧憬。克羅埃西亞的亞德里亞海岸是世界上最為曲折交錯的海岸
之一,在廣達 1778 公里的海岸分佈著 1185 個大小島嶼和礁石,這些豐富多彩的海濱風光,清澈湛藍的海水,使得亞德里
亞海岸成為世界上最美麗、最吸引人的海岸。在連接沿海地區和潘諾平原的高山地區,美麗的「普萊維斯國家公園」
,以
其美麗的自然風景和大小瀑布相連的 16 個高山湖,成為克羅埃西亞最璀璨的明珠。來到克羅埃西亞一起探訪這濱臨亞徳
里亞海岸邊的國家,大探險家馬可波羅的故鄉,有著許許多多和義大利一樣的中古世紀大城小鎮,更是歐洲人的新天堂
樂園。主要觀光景點有
 濱臨亞德里亞海的達爾馬提亞「大麥町」區,這是大麥町犬的故鄉,曲折的海岸錯落著數不清的大小島嶼。札達爾
Zadar 古城位在一座半島上,通過石造的拱門,石板路面已經磨出淺淺的弧形凹陷,主廣場上拜占庭風格★聖多納教
堂,有著精緻玫瑰窗的◎安納塔西亞大教堂,就圍繞在廣場四周。海邊的◎海風琴,當潮水湧入碼頭下的管子,就會
如同鼓風吹動管風琴般,發出深沉悠長的聲調,是欣賞亞德里亞海落日的最佳去處。
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古城-◎特羅吉爾 Trogir 是建築在希臘與羅馬遺址上,中世紀城市的出色例證,他保留了兩者在
建築上的影響。她很好的保存了自己的城市建築,幾乎不允許現在文化的影響,每一處城市風景都她的社會與文化
發展歷史的顯著證明。穿過特羅吉爾城門,時光彷彿回到從前,小鎮文藝復興式的鐘塔、巴洛克式的城牆、十三世
紀的羅馬式教堂大門,遺留千年的古蹟,讓人細味古城風韻。
 斯普利特 Split 是克羅埃西亞歷史名城、第一大海港,坐落在亞德里亞海的「大麥町」海岸中心。城市建築以羅馬皇
帝★「戴奧克里齊安夏宮」為核心發展起來。皇宮建於西元 305 年,宮殿正門六根大理石柱是遠涉重洋從中東運至,
工程浩繁,宏偉壯麗。

 有「薰衣草之島」美稱的◎赫瓦爾島 Hvar。史特亞波納廣場被稱為克羅埃西亞海岸線中最美與最大的廣場。城中最
重要的建築座落在廣場周圍,廣場盡頭 17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史特亞波納教堂內典藏著許多藝術家的宗教作品。
 科楚拉島 Korcula 是達爾馬齊亞海岸南部最響亮的島嶼,旅行家馬可波羅的身世之謎,使得這座島嶼永遠充滿話題。 17
與科楚拉島同名的科楚拉城位於島東北角的一塊地峽上,扼守住狹窄的佩萊沙治海峽,這是一座美麗的石城,於 15
世紀由威尼斯人建立。和大多數達爾馬齊亞海岸城市的歷史一樣,堅實堡壘用來抵禦鄂圖曼土耳其的進犯。狹窄的
街弄巷道,馬蹄形的城牆順著海岸線圈圍起來,裡頭的巷道就像魚骨頭般整齊排列。旅行家馬可波羅的身世之謎,
使得這座島嶼永遠充滿話題。聖馬可教堂,為 15 世紀歌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混合建築,在這可看出當時科楚拉石匠
的石雕技術與風格。 據說馬可波羅 1254 年誕生於此,不過馬可波羅究竟是不是在這間馬可波羅之家出生還有爭議。
古城另有許多中世紀威尼斯時代殘存的建築,瀰漫著濃厚的拜占庭風味。
 譽為「斯拉夫雅典」、
「亞得里亞海之珠」杜布羅尼克 Dubrovnik : 舊城有 14-16 世紀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塊突出海面
的巨大岩石上。城堡用花崗岩砌成,牆外有護城河環繞,東面是陸地,西面臨海。城牆上修有許多角樓和炮樓,城
內完好地保存著 14 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府及壯觀的鐘樓。爬上圍牆長城往下望,入眼所
及盡是紅瓦白牆,800 年古城風華一覽無遺。登高望遠湛藍清澈的海岸線與古城紅瓦白牆相呼應,美得像幅油彩畫

亞德里亞海北端( Golfo di Trieste ) 的沿岸處處是世界知名的旅遊與渡假戲水天堂,碧藍( Piran )小城在斯洛文尼亞西南端海


濱突出的半島上,有媲美對岸義大利威尼斯的迷人風貌,漫步在鋪設鵝卵石洋溢中世紀風韻的曲徑古道,瀏覽★廣場、★
教堂、★古城 牆與城樓....宛如墜入時光隧道。
18

由 Jože Plečnik 設計之三重橋 Tromostovje (Triple Bridge)


1. 盧布里阿那 Ljubljana: 斯洛文尼亞首都,這 2016 年之歐洲綠色都城,有羅馬帝國時代城牆;歷史上因 Emona 地區酒交易而
興隆;1895 年地震後所興建巴洛克式,以及 20 世紀上半由知名建築家 Jože Plečnik 所設計之知名新藝術風格建築,諸如市
政廳、17 世紀之羅巴噴泉及繽紛馬賽克鑲嵌地板。拿破崙王朝瓦解後,由俄羅斯 Czar Alexander I、奧地利 Francis I 和普魯
士 Frederick William III 三君主於 1815 年 9 月 26 日在巴黎建立的神聖聯盟之國會( Holy Alliance Congress )所在;確立了歐洲之政
治版圖。
19

知名之十大景點有 Ljubljana Castle, Dragon Bridge, Triple Bridge, Central Market, City Hall, City Museum of Ljubljana, Plečnik House, Tivoli
Park, National Gallery, National Museum of Slovenia ★慶祝 1991 年獨立之共和國廣場 Square of the Republic、★國會、★市政廳、
★綠頂雙塔之聖尼古拉教堂、紅色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三重橋 Tromostovje (Triple Bridge), 由 Jože Plečnik 設計、★.
Ljubljana 城堡上之龍橋 ( Zmajski Most,Dragon Bridge, 1901,龍是城市之標章 ), 由 Croatian Jurij Zainovich 設計...等。
早餐:
晚餐:
旅館 : Kongo Hotel & Casino, Grosuplje, ,

第 5 天( 0520, Sun ) 札格瑞布 Zagreb (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


20

St Mark Church
札格瑞布 Zagreb : 保有獨特歷史色彩的古城遠溯自羅馬帝國時期,是克羅埃西亞歷史悠久的首都暨全國唯一超過百萬人口
的大都市,位於國境西北部 Medvednica 山的南坡是從西歐到地中海和東南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薩瓦 Sava 河流經市 區,
山丘上兩座中世紀的堡壘佇立,是當今克羅埃西亞的文化、藝術、運動和學術重鎮。
舊(上)城精華區地標★聖馬可教堂( Crkva sv. Marka )斜屋頂馬賽克拼貼畫最具特色。

Statue of Croat Govenor Ban Josip Jelacic, Trg Bana Jelacica (Ban Jelacic Square) is dedicated to Governor Jelacic
21

Zagreb Cathedral ( Colorado Sands )


城市守護神聖母瑪莉亞的★石門( Kamenita vrata )最早建於 13 世紀,在形狀像長方形塔樓之小教堂下方供大眾通行,是老城 22
區保存最完好的古蹟之一。據說 1731 年一場大火舊城區建築全慘遭燒毀,只有鑲嵌著聖母瑪莉亞像的石門絲毫未損。人
們便在聖母像外築起 18 世紀巴洛克式風格的柵欄來保護祂。

建於 1094 年的★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 Katedrala Marijina uznesenja 是位於古城地勢較高的卡普托區 Kaptol 是在 1880 年大


地震後所重建,左右兩座高塔各都 105m 高之這一座新歌德式風格的天主教大教堂,是克羅埃西亞境內最高的宗教建築,
內部十分富麗堂皇並保存 11 世紀以來的中世紀重要文物。
矗立市中心 19 世紀末建的二棟克羅埃西亞之知名國寶建築物:※國立藝術博物館 ( Umjetnicki Paviljon )、※國家戲劇院
Hrvatsko Narodno Kazaliste。
★中央市場(Dolac Market):漫步感受號稱「菜籃子」的當地風土民情之最佳地點。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Rebro, Zagreb, Croatia

第 6 天( 0521, Mon ) 十六湖國家公園 ( Nacionalni park Plitvička jezera )

十六湖國家公園 : 東南歐洲最老的(1949 年成立)和克羅埃西亞國內面積最大( 297 km2 )的◎國家公園,坐落中部山地喀斯特


溶岩地區,鄰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邊境,1979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保護遺產名錄。 由無數瀑布和
大小湖泊組成,湖水和石灰岩演變形成特殊的石灰岩地形,湖水因各種不同礦物質成分的變化而顯得瑰麗異常。瑰麗之
山水景色並不亞於中國的九寨溝!湖區可遊賞碧綠的山水、藍藍的天空、茂鬱山林,倘佯於如幻似夢的情境中。
23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Macola, Korenica, Croatia

第 7 天( 0522, Tue ) 札達 Zadar ( 科爾卡國家公園 Nacionalni park Krka )

the church of St. Mary , Zadar, near the Roman Forum


札達 Zadar : 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克羅埃西亞第五大城市,這三千年之歷史古城,見證了巴爾幹之力是進程,從紀元前之古
羅馬殖民區,七世紀成為拜占庭之區域性首府,13 世紀初成為威尼斯王國之商埠,18 世紀末成為奧地利之領地,19 世紀
初 1806~13 年成為法國之統轄區,1918 年年前又屬奧地利管轄。歷史上常被當成威尼斯的外港城市。自 1815 年到一戰為
止是哈布斯堡王朝下轄之達爾馬提亞王國( Kraljevina Dalmacija )的首府,而之前這一地區是法蘭西帝國的伊里利亞省。這座
源遠流長的古城坐落狹長半島上,處處可見羅馬帝國時期遺留的歷史痕跡。

札達 Zadar,1543 年由威尼斯 Michele Sanmicheli 設計之文藝復興式 Land Gate 古城門


守護神 St Chrysogonus 與威尼斯之聖馬可石獅圖騰
羅馬帝國時代的市政中心★羅馬廣場( Trg Rimskog Foruma )、建造於九世紀現當成札達市地標的★聖多納特教堂( Crkva sv. 24
Donata u Zadru )、文藝復興時期起就是市民生活中心的★人民廣場( Narodni trg )、威尼斯人 16 世紀建造大型儲水設施遺址之
★五井廣場( Trg pet bunara )、歷史悠久並經大翻修過的★聖瑪麗教堂( Samostan Benediktinki sv.Marije) 現在是教堂兼藝術博物
館、★聖法蘭西斯修道院( Samostan sveti frane )是當今達爾馬提亞區( Dalmacija )最古老的哥德式教堂。
★海浪管風琴( Morske orgulje ):札達市獨特的建築成就,曾獲得歐洲設計大獎,800 公尺長之濱海步道以 70 公尺人造石階和
35 支海面下的風管組成,當波浪湧入就發出悠揚樂曲,可在石階上瞭望碧海青天聆聽潮汐奏鳴的海洋樂章。
另一環保創作是海埔新生地上的★城市光廊 ( Pozdrav Suncu):人造的 22 公尺大圓圈下鋪設 300 片多層藍色玻璃板和 LED
燈管,白天吸取太陽能到了夜幕低垂燈光映照開始發光發亮,分分秒秒閃爍著五光十色的彩幻燈光秀。曾來到此地拍攝
電影的大導演希區考克說:『如果你想看世界上最美麗的日落,那就請你來札達!』

Kornati National Park Trogir


科爾卡國家公園 : 面積 109 km2 創設於 1985 年,是 220 多種動物之棲息地,出海口是亞得里亞海的科爾卡河, ★流經園
區形成不規則的長條形大池潭。可乘船河水清澈的池潭上瀏覽岸上峽谷、多處高低層次之瀑布和陽光照射下色彩繽紛的
大自然秀麗景觀。
25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Jadran, Sibenik, Croatia

第 8 天( 0523, Wed ) 特洛吉爾 Trogir 史普利特( Split )


特洛吉爾 Trogir: 以小石橋連結亞德里亞海岸的★ 古城(南邊另一座橋接 Otok Čiovo 島),西元前三世紀希臘人來到這小海島,
建立取名 Trogir 之港口(希臘文原意:「山羊的皮毛」)。歷經二千餘年統治王朝多次更迭,小鎮處處皆是歷史刻劃的古 樸
遺跡,15 世紀由威尼斯城邦自治共和國 Republic of Venice 所建之 Kamerlengo 城堡與 St Marc 塔樓外,其古羅馬( 如 Cathedral
of St Lovro )、哥德式(如 13 世紀之 Cipiko Palace )、文藝復興及巴洛克風格之建築在長約 500m 的舊城港區聖望保祿二世廣
場盡情展現,加上 Radovan 港邊,Otok Čiovo 島迷人純淨的亞 德 里 亞 海 白色湛藍的海,配上 Split 外海的 Brac 島上生產的
石灰石混搭大理石打造的老民居,如同迷宮般的老城區歷經風霜 ; 風化粗糙的外牆,配上鮮明對比橘紅色的屋瓦,白色
或墨綠的窗戶,這迷你千年古城被譽為「露天城鎮博物館」

建於 14 世紀的敞廊 Toranj Gradskog Sata & Gradska Loza, 牆上的浮雕是 1471 年 Nilola Firentinac 的作品,刻畫著法官審判的
場景,當年此地是法庭所在地,中間空白處原本刻有威尼斯飛獅,在墨索里尼進攻此地時,居民奮怒的將它去除。不遠
出有文藝復興時期聖塞巴斯提安教堂 Church of St. Sebastian 與始建於 1193 年威尼斯式樣高聳入雲塔樓之聖羅倫斯大教堂
( Katedrala Svetog Lovre, Cathedral of St Lawrence ) ,1997 年古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UNESCO 世界遺產名單。
島城有兩座對外的城門,城的北方是「北門」(North Town Gate,又稱為「陸門」),南方是「南門」(South Town Gate,又稱
為「海門」),走過與克羅埃西亞本土連接的小石橋就可以由北門進入 Trogir。北門是一座晚期文藝復興式的城 門 , 重 建
於 17 世紀,以灰白粗石構成。石門上立著一尊 Trogir 守護神 Sv. Ivan Trogirski 的 雕 像,雕 像 雖 然 已 飽 經 風 霜,卻 仍 非
常盡責地守護著這座島城。
北 門 及 Trogir 守 護 神 Sv. Ivan Trogirski 的 雕 像 St. Lawrence Cathedral in Croatia 26

Trogir Romanesque Portal to St. Lawrence Cathedral in Croatia


27
28

威尼斯城邦自治共和國 Republic of Venice,早在 8 世紀已脫離東(神聖)羅馬帝國之管轄,成為獨立之自治邦;於中世紀已掌


控了歐洲與阿拉伯海上貿易之路;加上 1204 年其海軍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攻陷君士坦丁堡,成為不可一世之強權,取
代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愛琴海克里特島、埃維亞島、塞浦路斯( 15 世紀)之戰略據點。於 16 世紀時期總督府甚至與教宗儒略
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分庭抗衡。其主教任命權歸屬於
威尼斯參議院;而非羅馬之教宗。於 16 世紀時其勢力被鄂圖曼取代;1669 年克里特島由鄂圖曼統治。1797 年拿破崙入侵
威尼斯,隨後割讓給奧地利。1805 年又成為拿破崙義大利王國一部分,1814 年又被奧地利占領。在 1848 年起義中威尼斯
共和國曾短暫復國,但很快便被奧地利征服,成為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一部分。1866 年脫離奧地利,統一到以撒丁尼
亞王國主導的義大利王國。
東方正教的教堂建築和傳統西歐的教堂建築,在平面圖上就有基本的差異。西歐大部分的教堂建築,從中世紀就開始往
「不等長十字形」平面圖的方向發展,信眾站、跪、和坐的區域,通常是一個狹長的長方形。而教士進行儀式的重心,
則集中在教堂的另一個遠端。這樣的平面設計,被稱為「Latin Cross」。而東方正教的教堂建築的平面圖,則大致是「大
約等長的十字形」,教士進行儀式的地區,比較接近教堂的中心。這樣的平面設計,被稱為「Greek Cross」。自從鋼筋被
用在建築上面之後,人們開始可以建造更大的室內空間而不需要內部的牆柱,因此東方正教教堂的平面圖,也隨著從「大
約等長的十字形」,進一步簡化成正方形、或是長短差異不大的長方形。
29

西歐教堂與東方正教教堂平面圖的比較

東方正教的教堂、和傳統西歐的教堂,在外觀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傳統西歐的教堂,從中世紀就開始發展尖頂;而東方
正教的教堂,則一直使用圓頂,還經常是多重圓頂。(西歐的教堂,也有使用圓頂的例子,譬如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不過畢竟是少數。)當東方正教傳到斯拉夫地區之後,可能是為了減輕積雪的壓力,教堂原來厚重的圓頂,變成了比較
輕盈的洋蔥頂、或圓錐頂。同時,外部的色彩也開始多樣化。

東方正教和羅馬公教的分裂,發生在西元 1054 年,而導致各個新教脫離羅馬公教的西歐宗教改革,則開始於西元 1517 年。


這兩樁事件,致使三方(東方正教、羅馬公教、和新教)長年不相往來。直到二十世的後半,三方開始有了顯著的對話。
東方正教教堂與西歐教堂最大的差異莫過於內部了。在基督教初創的那幾十年,猶太教中心的耶路撒冷神殿還未被
羅馬摧毀。而這一座神殿裡的神壇區和信眾區之間,有一張簾幕隔開。早期基督教的教堂,也效彷這種作法。後來這張
簾幕在西歐的教堂的發展中逐漸被淡化,甚至只遺留了欄階,作為象徵性的區隔。可是這張簾幕在東方正教教堂裡的發
展,則正好相反;它逐漸地變成硬實的有門高牆,牆面則用來繪製耶穌、聖母和其他聖者的圖像(icon)。而這一道有門
高牆,也因此被稱為「Iconostasis」
。 Iconostasis 的結構和其上所繪的圖像,是遵循著規律的。如果空間允許它通常有三道
門。中間那一道只有教士可以進出,而旁邊兩道則是給其他執事人員進出。中間門的兩旁,會各繪製有兩幅 icon:面對進
入方向右邊的第一幅,通常是耶穌像。而左邊的第一幅,通常是「聖母聖嬰像」
。其它的兩幅 icons,則可能是四大福音書
的作者之一,或是此一教堂致獻的聖者。如果空間允許,這排 icon 的上方會有更多排的圖象,而那幾排圖象的內容,也
遵循著一定的慣例。除了 iconostasis 的牆面,東方正教的教堂內部牆柱及屋頂,也都會儘量繪滿 icon。相較之下,西歐教
堂的內部裝飾,就比較不那麼繁複、緊湊。再則,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歐教堂的內部的繪畫和雕塑,就遵循著我們熟悉
的美術風格。但是東方正教教堂內部的 icon,則還保留了不少中世紀圖象畫的風格。所以走入一座東方正教教堂、和走入
一座西歐的教堂,可能會產生出不同的情懷。最後,東方正教教堂的軸線有固定的方向:它的聖壇區會設在教堂的東側,
而入口則會設在西側。西歐教堂軸線的方向,就比較有彈性。此外,西歐教堂的信眾區域,會設有許多排的長椅和跪墊。
但是東方正教的教堂信眾區域,通常並沒有排椅和跪墊,在儀式進行期間,信眾們是站立著的。不過近代也有些教堂開
始設置座椅。
希臘和俄國都是東方正教。俄國的部分是繼承希臘的。東羅馬帝國的重心位在希臘文化圈,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際(西
元 1453 年)
,俄國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許,不但擔負起希臘正教的延續,連政治上俄國國君都以「凱撒」自稱。
「Tsar」
據說就是從「Caesar」轉變來的。
史普利特 : 克國第二大城,起源於 293 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 Diocletian 在岸邊建造一座奢華皇宮,之後續成為羅馬帝國統
治者的休閒度假勝地,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變成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西元七世紀時附近 Salona 鎮難民為躲避斯拉夫人入
侵,逃入厚實城牆的巨大石造宮殿裡,並加蓋房屋、工坊、商店和教堂,以供日常生活之需,原先羅馬帝國統治者的宮
殿區逐漸演變成平民生活棲息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克羅埃西亞旅遊業蓬勃發展加上地理之便,成為亞德里 30
亞海岸上的重要出入口岸,頻繁進出的渡輪、遊輪、商船呈現港灣一片榮景。

★戴克里先宮( Dioklecijanova palača ):建於 295~305 年之羅馬帝國宮殿,採用卡拉奇島 Brac 之白色大理石,戴克里先 Diocletian


退位後即居於此。歷經拜占庭、維尼斯、奧匈帝國之統治;展現各朝代之建築風格。 呈長方形占地 4 公頃,前臨亞得里
亞海,南高 22m、北高 18m、長達 215m,有 16 座塔樓和東西南北( 銀、鐵、銅、金門)四座防禦城門,牆壁厚達 2.1m,中
間兩條 11 m 寬之拱廊大道,宮殿前方是寢宮,沿海拱廊長 160m, 寬 7.3m,可瞭望海景和海岸景色。1979 年宮殿遺址被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多米努斯大教堂( Katedrala Svetog Duje):七世紀時將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石棺移走,把有科林斯式圓柱環繞的八角形


陵寢改建成之古老天主教教堂。高 57m 仿古羅馬建築格式的★鐘樓,建於 12~16 世紀,1908 年再重建,是斯普利特最明
顯的地標,鐘塔基座鎮守大門的兩頭石獅子,以及西元前 1500 年以黑色花崗岩雕刻的埃及獅身人面像, 皆特別吸引遊
客的目光。
★寧斯基主教雕像( Grgur Ninski ):克羅埃西亞 10 世紀的主教勇於向羅馬教皇挑戰,爭取以斯拉夫語及文字代替拉丁語進
行宗教彌撒,成為克羅埃西亞的民族英雄。1957 年雕像被豎立皇宮大門城外,成為斯普利特的象徵標誌之一。他的左腳
大拇指被擦得金光閃閃,據說經過的人若上前虔誠撫摸就會帶來好運。
早餐: 31
晚餐:
旅館 : Hotel Zagreb, Split, Croatia

第 9 天( 0524, Thu ) 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


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 亞得里亞海岸最受歡迎的古城,許多世紀以來一直繁榮興盛的商港,有 12~17 世紀興建、以長
約 2 km, 高約 25m 白石頭堆砌的堅固城牆保護。英國詩人拜倫( Lord Byron )讚譽為『亞得里亞海之珠』
、愛爾蘭名劇作家蕭
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過:『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到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1979 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Dubrovnik 的 發 展 始 於 海 岸 貿 易,在 中 世 紀 時,它 是 拉 古 薩 共 和 國 Ragusa(此 古 城 之 舊 名 )的 所 在 地,在 當 時 可


是 亞 德 里 亞 海 中 唯 一 能 與 威 尼 斯 王 國 匹 敵 的 城 邦。這 份 榮 耀 一 直 延 續 到 1808 年 1 月 31 日,當 拿 破 崙 的 軍 隊
攻 入 Dubrovnik 時 , 拉 古 薩 共 和 國 幾 百 年 來 的 自 由 與 獨 立 也 劃 下 休 止 符 。 但 在 1991~92 年 克 羅 埃 西 亞 爭 取 獨
立 的 期 間 , 遭 受 到 兩 千 多 枚 炸 彈 襲 擊 而 被 嚴 重 地 破 壞 ; 一 直 到 1995 年 , 在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的 協 助 下 修 復
古 城,才 讓 Dubrovnik 重 新 站 了 起 來。 如 今 興 建 了 Tudjman 斜 張 大 橋 連 繫 Gruz 新 港 港 區 與 新 城 區 對 外 之 交 通

★古城牆:登城牆居高臨下舒暢飽覽古城風光及海灣景色,是古城最重點的觀光 ! 中世紀險峻之波克爾碉堡 Bokar Fort 明


闕達碉樓 Minčeta Fort、聖約翰碉堡 St. John’s Fort、雷弗林碉堡 Revelin Fort 與羅維里耶納克碉堡 Lovrjenac Fort 雄踞東西兩端
戰略要地,亦是當年的海關。15 世紀 Dubrovnik 之港口則是由 Paskoje Miličević 所設計。
★Stradone、Ploča:城牆包圍的杜布羅夫尼克城內主要街道 ( Gradska Vrata Pile/Pile Gate 為西門,1468 年以石灰岩所鋪成的
步行街道貫穿舊城區約 300m,有 15 世紀由 Onofrio della Cava 設計建造將 11.7km 城外高低落差達 106m 的水源引進城內供居
民飲用之大小★Onofrios 供水工程建築。 兩旁有 1318 年興建之聖方濟修道院 Franciscan Church and Monastery 內附歐洲第三
間 1391 年營業的最古老藥局、13~14 世紀興建之聖克萊爾女修道院 Bivši Samostan sv. Klare/ Convent of St. Claire (1432 年時改為 32
孤兒院,現為餐廳)、建於 1520 年之聖薩維爾教堂 Crkva svetog Spasa/Church of St. Saviour( 少數 1667 年大地震倖免於難的建
築)。

Saint Blaise ( St. Vlaha ) protector of Dubrovnik, Croatia


舊城中心為 Luža(奴札)廣場,周邊有許多重要的建築,包括北邊建於 1516 年的史邦札官邸(Sponza Palace,外牆鑲有一尊由
Ivan Meštrović 重鑄之守護神聖布雷瑟 Sv. Vlaha 雕像,現為歷史檔案館)、東邊建於 1444 年高 31m 的的鐘塔 Bell Tower and Bell
Lounge 與市政廳 City Hall、南邊的聖布雷瑟教堂(Crkva Sv. Vlaha /St. Blaise’s Church,Sv. Vlaha 從 972 年起就是 Dubrovnik 的守護
神,2 月 3 日定為 The Day of St. Blaise);廣場的中央還有一根建於 1418 年的奧蘭多石柱(Orlando’s Column,他在洛克姆島 Lokum
附近打敗阿拉伯人,因而拯救了 Dubrovnik,也成為 Dubrovnik 自由與獨立的象徵)。

The Festivity of St. Blaise, the patron of Dubrovnik, represents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n a continuous
historic sequence from the 10th century to our time, has kept its traditional and recognizable features and exquisite expression, channelling local
and na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into diverse manifestations, intertwining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permeating spiritual
dimension. Based on the legend of the appearance of Saint Blaise to help the inhabitants of Dubrovnik against their enemy, the Festivity is an
occasion in which the people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tate and local authorities together with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participate.
★總督宮( Kne'ev dvor /The Rector’s Palace): 克國海岸線最顯著的一座古蹟,建 於 1464 年 是 14 世紀至 1808 年這轄區的
行政中心和官邸,原建築屬哥德式結構,重建後改成巴洛克式風格。現為歷史博物館。相鄰的是建於 7 世紀之主教座堂
Katedrala-riznica/Cathedral-Treasury 與 岡 朵 立 廣 場 Gundulićeva poljana/Gundulić’s Square,建 於 1738 年 巴 洛 克 式 西
班 牙 階 梯 通 往 Ruđer Bošković 紀 念 廣 場,這 裡 則 為 建 於 1658 年 之 耶 穌 會 神 學 院 Collegium Ragusinum 與 由 Andrea
Pozzo 設 計 建 於 1658~1725 年 之 巴 洛 克 式 聖 伊 格 內 休 斯 教 堂 Crkva Sv. Ignacija/Church of St. Ignatius 。
33

總督宮( Kne'ev dvor /The Rector’s Palace)拱型迴廊之廊柱


★聖柏列茲教堂( Crkva sveti Vlaha):奉祀城市守護神聖柏列茲的教堂,14 世紀初建成時採諾曼式( Romanesque),1706 年被
火焚毀 9 年後重建改成巴洛克式風格,再經過 1979 年的地震與 12 年後巴爾幹半島紛亂戰火損壞仍然屹立不搖。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Nar, Trebinje, Bosnia & Herzagovina

第 10 天( 0525, Fri ) 口多 Kotor ( 蒙特內哥羅) 斯庫台 Shkodër (阿爾巴尼亞)


蒙特內哥羅 : “Montenegro”拉丁文字義:『黑山』原屬南斯拉夫,2006 年 5 月 21 日經人民公投獨立,成為聯合國之 193 個國
家。
34

口多 : 古鎮背山面海坐落南歐最大也最美麗的※ 口多灣( Boka Kotorska)深處,地勢險要,絕佳的天然屏障在威尼斯時期建


造了具獨特戰略的防禦工事完整包圍這地中海的古老港口。古城牆內穿梭石板鋪成的曲徑巷弄蜿蜒崎嶇、欣賞融合中世
紀各時期的古樸 風格建築讓人流連忘返!風景如畫的地中海岸景觀和海灣上幾近懸垂的石灰岩峭壁被比擬為「歐洲最南
邊的峽灣」
,擁有的壯盛景觀令人印象深刻如同北歐挪威的「精靈之路」
,向來就是最受鍾愛的地中海岸渡假勝地。古鎮
和南歐洲最深切入的海灣一併於 1979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自然與人類文化歷史的世界遺產名錄。
★主教座堂( Katedrala Svetog Tripuna):羅馬天主教的口多區主教座堂,1166 年起歷經多次地震重建,拱形屋頂是諾曼式
( Romanesque)建築傑作,教堂正面 1667 年被地震整個摧毀後增建了巴洛克式★鐘樓,成為全鎮最引人深刻注目 的`
建築。
斯庫台 : 阿爾巴尼亞最具歷史意義的最古老城鎮,也是僅次於首都蒂拉娜的第二大城,位於與蒙特內哥羅兩國交界的巴
爾幹半島最大湖泊★斯庫台湖( Liqeni i Shkodres)畔,是該國西北部交通要道,也是亞得里亞海沿岸的重要文化和經濟
中心之一。

★舊市區古羅馬和鄂圖曼 Ottoman 時期的★羅查費城堡 Kalaja e Rozafes,18 世紀興起的新市區(有天主教區大教堂和回


教區的清真寺),是一洋溢回教色彩之城市。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Argenti, Shkoder, Albania

第 11 天( 0526, Sat ) 蒂拉娜 Tiranes


阿爾巴尼亞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 Republic of Albania :
35

Rrënojat e Ilir qytetin e Byllis Dega e thesarit Phoenice

Rrënojat e lashta Apollonia Arched hyrjes në Amantia


當羅馬帝國在公元 4 世紀分為東方和西方時,阿爾巴尼亞一直處於拜占庭控制之下,直到 7 世紀末,當時保加利亞人開
始超過部分國家。在此期間,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內的巴爾幹地區遭受野蠻人入侵的蹂躪。在 13 世紀拜占庭和保加利亞帝
國衰落之後,該國的部分地區被威尼斯和塞爾維亞帝國俘虜。
36

George Kastrioti Skanderbeg - The Great King Warrior Of Albania (1405-1468)


斯坎德培(Skanderbeg, 1405~68 ),本名喬治‧卡斯特里奧蒂 George Kastrioti,為阿爾巴尼亞的貴族後代,早年因德夫希爾梅
Devşirme 制度的關係,被徵召到耶尼塞里 Janissary 服役,同時也因而改宗成為一名穆斯林,並改名為「阿納夫特魯‧伊斯
坎德 Arnavutlu Iskender」
,意為「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伊斯坎德即是亞歷山大的突厥語發音)。此後由於累功,被任命
為貝伊 Bey,因此他的名字便由「阿納夫特魯‧伊斯坎德貝伊 Arnavutlu Iskender Bey」被訛稱為「斯坎德培」
,這一稱號也就
成為他一生最為知名的名字。
雖然斯坎德培因戰功得到蘇丹的信賴,成為一名指揮 5000 騎兵的將領,但他仍舊心念故土,暗中與匈牙利王國、威
尼斯共和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等基督教國家保持聯繫。1443 年,斯坎德培趁著匈牙利將領匈雅提‧亞諾什率十字軍討伐鄂圖
曼土耳其帝國時,恢復信仰揭起義幟,率領阿爾巴尼亞人起兵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在此後的歲月中,不管與
他結成同盟的基督教國家中間反覆背盟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修好,也不論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在阿爾巴尼亞的局勢
取得多大的優勢,這 25 年間,斯坎德培始終在阿爾巴尼亞山區進行游擊戰,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周旋到底。由於他的領
導,阿爾巴尼亞軍隊多次以寡擊眾,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軍隊大吃苦頭。也由於斯堪德培深知雙方力量差異,不打沒把
握的仗,也使得他自起兵以來,未曾嘗過敗績。因此,斯坎德培成為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他在戰爭期間,所用的紅
底雙頭鷹旗,也就成為阿爾巴尼亞的國家象徵,不論阿爾巴尼亞的政局如何改變,雙頭鷹永遠被擺置於國旗之上。
斯坎德培的奮戰,在他死後並沒有獲得成果,1478 年(也就是斯坎德培死後 10 年),失去優秀軍事領袖的阿爾巴尼亞
獨立 37 年後再次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吞併,阿爾巴尼亞人也再次被伊斯蘭化,一直到 1912 年阿爾巴尼亞獨立之前,阿 37
爾巴尼亞再也沒有大規模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行動,且至今仍是歐洲唯一穆斯林佔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
黑色雙頭雄鷹國旗沿自 15 世紀抵抗蘇丹 Murad II 和 Mehmed II 領導的鄂圖曼帝國入侵之領袖斯坎德培 George Castrioti
Skanderbeg 的印章,所以雄鷹( 金雕 )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因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別稱。第二次世界大
戰期間被義大利和德國相繼佔領,1944 年解放後反而淪落成全世界最封閉的共產主義國家。 在 1991 年革命之後,社會
主義共和國解體並建立了第四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整整 46 年後世人才獲許進入探索這個國家的神秘內幕。阿爾巴尼亞
人自西元 1 世紀起主信基督教,後因奧斯曼帝國自土耳其入侵,大多數人改信回教。共產黨統治時期查禁宗教並宣稱是
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無神論的國家,現在是歐洲唯一回教徒人口占多數的國家。

5000 列克 Lek 紙幣之封面人物即是國家英雄 George Castrioti Skanderbeg


蒂拉娜 Tiranes : 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城市風貌呈現和其他東歐城市截然不同景觀。17 世紀的土耳其將軍
把這中世紀小村莊設成一城鎮,1920 年成為首都。

◎ 斯坎德培廣場( Sheshi Skenderbej )、★文化宮( Pallati i Kultures )、★國立歷史博物館( Muzeut Kombetar )、★國會大廈、★最著
名的地標建築是由建城者蘇萊曼帕夏之子孫於 1794~1821 年所建之◎恩森梅清真寺( Xhamia e Et'hem Beut )…等。市中心的主
要大街★Bulevardi Deshmoret e Kombit 有一處 結合青年公園( Parku Rinia)、噴泉、台灣池( Pishina Taiwan)以及美食餐廳與咖啡
館的『台灣中心』(Taiwan Center)大廣場,鄰近蒂拉娜大學、使館區及多所知名國際飯店,深受年輕人及觀光客喜愛。
38

阿爾巴尼亞之民族屬於伊利里亞 Illyrians 人, 而非南斯拉夫之斯拉夫人

培拉特(Berat, 古名 Poulcheriopólis and Antipatreia)是阿爾巴尼亞的歷史古城,昔日為鄂圖曼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該市


以其各種宗教、文化融合社區所發展出之特殊的歷史文化古蹟,如建於 13 世紀( 源於公元前四世紀)稱之為 Kala 之城堡般
石屋,古城區建於 13 世紀拜占庭式教堂,以及 1417 年後於鄂圖曼統治時期所建之清真寺等等保存良好之古蹟。2005 年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自然文化遺產,而該市山坡上逾千間擁有 18~19 世紀多個窗戶的白色小屋,也使其贏得「千窗之
城」
(The City of Thousand Windows)的稱號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Idea, Tirana, Albania

第 12 天( 0527, Sun ) 薩洛尼加 Thessaloniki ( 希臘 )


希臘之通俗稱 Greece 來自拉丁文之 Graecia,正名為 Hellenic Republic;古名簡稱 Hellas 或 Ellada ;這批自認為神話中宙斯
與勒達之女 Hellen,被稱為「世上最美的女人」
, 她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發了特洛伊戰爭。希倫 Hellen 子孫之希
臘人 Hellenes。

古希臘之城邦 polis 制度,


古希臘則在愛琴文明滅亡之後;在北、中西部、南北部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北部,伊奧利亞人建立底比斯、達爾斐等城
邦。在中東部的阿提卡半島、優卑亞島、愛琴海中部的島嶼直到小亞細亞西岸的中部,愛奧尼亞人建立了米利都、愛非
斯、卡爾息斯和雅典。在南南部和東部、克里特島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南部,多利亞人建立了斯巴達、亞哥斯、科林斯
和麥加拉等城邦。
古希臘歷史中其中大家較熟知的如 1. 伯羅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達 : 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 39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雅典則靠近小亞細亞。斯巴達以軍事立國,全民皆兵,其男性公民終生過著嚴格的軍事生活。至
公元前 6 世紀,斯巴達憑藉其號稱無敵的陸軍稱霸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糾集了大多數的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
斯巴達是當然的核心和領袖。 2. 民主政治——雅典 : 雅典與斯巴達大約同時建立,最初的國家首腦和斯巴達一樣也是國
王。從公元前 8 世紀開始,雅典城邦的領袖不再是國王而是執政官,成立貴族議會,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代。公元前 683
年,執政官的任期由十年改為一年,雅典的貴族政治達到頂峰。雅典從公元前 594~93 年梭倫改革開始,中經前 509~508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逐步從貴族政治過渡到民主政治時期。 3. 希波戰爭——雅典以提洛同盟稱霸海上 : 公元前 6~前 5
世紀,當希臘城邦臻於極盛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也擴張到了小亞細亞。隨著公元前 500 年小亞
細亞的米利都反抗波斯的統治,希臘和波斯的戰爭遂不可避免。希波戰爭開始於公元前 492 年,至公元前 449 年波斯之阿
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Empire 和希臘諸城邦締結合約結束,波斯三次入侵共 43 年。第一次戰爭:公元前 492~490 年,
以馬拉松大捷為標誌,希臘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第二次戰爭:公元前 480 年,以陸上溫泉關戰役和海上薩拉米
灣海戰為標誌,雅典和斯巴達聯手擊敗了薛西斯的進攻。第三次戰爭:公元前 479 年波斯再次攻入希臘,此後希臘轉入
攻勢,直至公元前 449 年希臘和波斯議和。公元前 478 年,雅典組織一些城邦組成新的同盟,即提洛斯同盟,也稱雅典海
上同盟,雅典成為盟主。 而佩里克利斯 Pericles ( -495~429)年更確立了民主制度 4. 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同盟(斯
巴達)VS 提洛同盟(雅典)隨著希波戰爭的結束,雅典對盟邦的控制與日俱增,同盟變質,提洛同盟逐漸變為雅典帝國。
雅典的帝國政策引起了斯巴達及其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敵視,外敵消失後,兩強相爭,必有一戰。公元前 431 年,施行嚴
酷尚武之斯巴達軍入侵雅典,長達 27 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伯羅奔尼撒戰爭第一階段(公元前 431~21 年),雅典
在伯里克利 Pericles 的領導之下,憑藉強大的海軍,採取陸上防禦和海上進攻的策略。而斯巴達在阿基達摩斯二世的領導
之下,憑藉它令人畏懼的戰士,戰爭一直處於僵持,直至締結合約。戰爭第二階段(公元前 415~04 年),這一階段,雅
典想以空前規模的海軍遠征西西里,但事與願違,雅典海軍被斯巴達全部殲滅,雅典戰敗。此後,提洛同盟解散,雅典
成為俯首聽命於斯巴達的二等城邦。5. 科林斯戰爭——底比斯崛起(彼奧提亞同盟)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後,斯巴達成為
希臘霸主。斯巴達的強勢和獨斷又引起了原提洛同盟諸邦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內部的不滿,代表城邦便是底比斯。底比斯
位於愛琴海西北希臘中東部的波提亞,與雅典,斯巴達並稱為希臘三大主要城邦。底比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 建議
斯巴達消滅雅典人,但遭拒絕。於是底比斯和雅典、科林斯等結盟對抗斯巴達,並公元前 395 年爆發了科林斯戰爭。底
比斯的崛起科林斯戰爭中斯巴達窮於應付,遂向波斯請和,由波斯出面與底比斯等締結了合約。斯巴達出賣希臘討好波
斯引起了公憤,底比斯建立了以底比斯為首伊巴密農達 Epaminondas 統治的彼奧提亞同盟,並於公元前 371 年徹底擊敗斯
巴達,成為希臘新的霸主。但底比斯贏了斯巴達,卻又輸掉了希臘,最後的勝利者並不是底比斯。6. 漁翁之利——馬其頓
的崛起 : 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 波斯大流士的屬地),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馬其頓猶如中國戰國時
期的秦國。結束中國戰國紛爭的不是魏國、不是齊國、也不是趙國,而是西北邊陲的秦國。同樣結束古希臘城邦紛爭的
不是雅典、不是斯巴達,也不是底比斯,而是北方邊境的馬其頓。腓力二世 Philip II 之勵精圖治,與亞歷山大 Alexander the
Great 的崛起,徹底埋葬了雅典、斯巴達與底比斯,同時更重要的是洗劫了巴比倫、蘇薩、波斯波里斯近 5000 公噸之金銀
財寶終結了波斯帝國。
如雅典由於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貴族政治為僭主政治所代替,最後達到奴隸主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如科林斯則
由貴族政治經過僭主政治轉變為寡頭政治。只有斯巴達,政權長期保持著貴族政治的形式。
公元前 8~6 世紀,希臘開展了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其範圍涉及黑海沿岸並擴展到西部地中海。這是奴隸制城邦占土地、
建新邦的海外殖民。參加殖民的城邦共有四十多個,建立殖民城邦一百三十多個。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西地中海
北岸、黑海沿岸等地建立了許多新的城邦。較重要的有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義大利的他林頓和敘巴里斯,高盧南部的
馬賽利亞,愛琴海北岸的波提底亞,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拜占庭,黑海南岸的西諾普等。
王政時代
前 753 年 羅慕盧斯與其弟瑞摩斯于台伯河畔建立羅馬城,後羅慕盧斯殺其弟,稱王。
前 753 年起 羅慕盧斯在位 37 年,奴瑪•龐皮利烏斯在位 43 年,圖盧斯•霍斯提利烏斯在位 32 年,安庫斯•馬蒂烏斯在位 44
年,塔奎尼烏斯•普裡斯庫斯,在位 38 年,賽爾維烏斯•圖裡烏斯在位 44 年,塔奎尼烏斯•休珀博斯在位 25 年。(為
傳說)
約前 550 年 羅馬北方之埃特魯斯坎人佔領羅馬。 40
前 509 年 羅馬人推翻埃特魯斯坎人國王塔爾文,始建共和政體。
共和國時代
前 494 年 羅馬爆發“平民運動”。
前 451 年 羅馬頒佈 12 銅表法。
前 406 年 羅馬進攻北義大利之伊達拉裡亞人,維愛戰爭開始。(至 396 年攻陷維愛城結束)
前 343 年 薩莫内戰爭開始,前後三次,至前 290 年,以羅馬勝利結束,羅馬控制中義大利。
前 326 年 羅馬取消債務奴隸制。
前 282 年 希臘戰爭開始,至前 275 年結束,羅馬敗于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
前 272 年 塔蘭托投降,羅馬控制除波河流域外之全部義大利。
前 264 年 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至前 241 年結束,羅馬戰勝迦太基。
前 218 年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至前 201 年結束,羅馬再次戰勝迦太基。
前 201 年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開始,至前 204 年結束,羅馬敗於馬其頓。
前 200 年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開始,至前 197 年結束,羅馬戰勝馬其頓。
前 171 年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開始,至前 168 年結束,羅馬再次戰勝馬其頓。
前 149 年 第四次馬其頓戰爭開始,至前 148 年結束,羅馬征服馬其頓。
同年,第三次布匿戰爭開始,至前 146 年結束,羅馬征服迦太基,改之為阿非利加行省。
前 137 年 第一次西西里起義開始,至前 132 年失敗。
前 133 年 格拉古兄弟改革開始,至前 123 年結束。
前 104 年 第二次西西里起義開始,至前 101 年失敗。
前 107 年 馬略當選為執政官,開始軍事改革,至前 103 年結束。
前 91 年 “同盟者”戰爭開始,至前 88 年結束。
前 82 年 蘇拉佔領羅馬,次年成為終身獨裁官,開創羅馬軍事獨裁先例,至前 78 年蘇拉病死結束。
前 74 年 斯巴達克思奴隸起義爆發,至前 71 年失敗。
前 60 年 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前三頭結盟”)。
前 53 年 克拉蘇戰死於安息。
前 48 年 凱撒戰勝龐培,成為終身獨裁官。
前 44 年 3 月 15 日凱撒被貴族刺殺。
前 43 年 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後三頭同盟”),獲得統治國家 5 年的合法權力。
前 36 年 雷必達兵權被屋大維剝奪,喪失權力。
前 32 年 安東尼與屋大維決裂。
前 31 年 屋大維和安東尼決戰于阿克興海角,屋大維勝。
前 30 年 屋大維戰勝安東尼,並佔領埃及與托勒密王朝,設立行省。
帝國時代
前 27 年 屋大維成為元首和最高統帥,開創羅馬帝國,儒略•克勞狄王朝開始。後,羅馬征服西班牙與歐洲中部。
14 年 屋大維死,其養子提比略即位。
26 年 提比略退居卡普里島,繼續統治羅馬。
37 年 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於卡普里島,近衛軍立卡尼古拉為皇帝。
41 年 卡尼古拉被近衛軍殺死,近衛軍立卡尼古拉的叔叔克勞狄為皇帝。
54 年 克勞狄被其皇后小阿格裡皮娜毒死,其養子尼祿即位。
64 年 羅馬城大火。
68 年 西班牙地區將領加爾巴自立為皇帝,尼祿自殺於逃亡途中,儒略•克勞狄王朝結束。
69 年 下日爾曼總督維泰利烏斯自立為帝;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泰利烏斯擊敗奧索戰敗自殺;韋帕薌 41
自立為帝,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四帝內亂時期,弗拉維王朝開始。
73 年 韋帕薌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
79 年 韋帕薌死,其子提圖斯即位。
81 年 提圖斯死,其弟圖密善即位。
96 年 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弗拉維王朝結束。元老院推舉涅爾瓦為帝,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開始。
98 年 涅爾瓦去世,圖拉真即位,羅馬帝國進入鼎盛時期。
101 年 圖拉真進攻西亞,並于 106 年完全佔領西亞,設立西亞行省。
105 年 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半島北部,設立阿拉伯行省。
117 年 圖拉真設立亞述和美索布達米亞二行省,後去世,其養子哈德良即位。
138 年 哈德良死,其養子安敦尼即位。
161 年 安敦尼死,其養子維魯斯和馬克奧裡略即位,羅馬開始第一次二帝共治時期。
169 年 維魯斯死,羅馬恢復一帝局面。
180 年 馬克奧裡略死,其子康茂德即位,五賢帝時期結束。
193 年 康茂德被近衛軍殺死,近衛軍立珀蒂納克斯為傀儡皇帝,後殺死珀蒂納克斯。朱利安努斯購得皇位,敘利亞總督
奈哲爾自立為帝,潘諾尼亞總督北非人塞維魯起兵,元老院殺朱利安努斯,塞維魯即位,殺近衛軍,塞維魯王朝開
始。
211 年 塞維魯死,其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同時即位,卡拉卡拉隨即殺死蓋塔。
212 年 卡拉卡拉頒佈敕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以羅馬公民身份。
217 年 卡拉卡拉被近衛軍殺死,來自敘利亞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
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為羅馬首位非元老的皇帝。
218 年 塞維魯之妻朱麗婭•米薩發動叛亂,殺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立米薩 13 歲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
222 年 米薩殺埃爾巴伽路斯,立另一外孫 14 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為帝。
235 年 叛亂部隊殺死亞歷山大•塞維魯,立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為帝。
238 年 元老院和近衛軍殺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近衛軍立 13 歲的戈爾迪安三世
為傀儡皇帝。
244 年 近衛軍立阿拉伯的菲力浦為帝。
249 年 阿拉伯的菲力浦被將領迪西烏斯殺死。
251 年 迪西烏斯戰死,高盧斯即位。
253 年 高盧斯被軍隊殺死,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即位,各率軍隊於東西方作戰。
259 年 萊茵河地區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
260 年 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俘
267 年 巴爾米拉地區獨立。
268 年 加里恩努斯實施軍事改革,隨後被殺,克勞狄二世即位,塞維魯王朝結束,伊利裡亞諸帝統治時期開始。
270 年 克勞狄二世死於瘟疫,奧勒良即位。
273 年 奧勒良收復巴爾米拉地區,滅亡高盧帝國,後重新統一羅馬。
275 年 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塔希圖斯為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
276 年 塔希圖斯被殺,軍隊立普羅布斯為帝。
282 年 普羅布斯被殺,卡魯斯即位。
283 年 卡魯斯暴死,其弟卡裡努斯即位。
284 年 近衛軍長官戴克裡先造反,於貝爾格勒附近擊敗卡裡努斯,即位。後自稱東方皇帝,立馬克西米安為西方皇帝,
又設立兩名副皇帝,開始“四帝共治”時期。
305 年 戴克裡先退位,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即位,隨後去世,其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同年馬克西米安也退位。
311 年 伽列裡烏斯死,李錫尼烏斯即位,擊敗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東方。 42
312 年 君士坦丁一世擊敗馬克西米安之子馬克森提烏斯,統一西方。
313 年 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佈米蘭剌令,宣佈***合法。
323 年 君士坦丁一世擊敗李錫尼烏斯,統一羅馬,四帝共治時期結束,君士坦丁王朝開始。
330 年 君士坦丁堡經六年後建成,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此。
337 年 君士坦丁一世死,羅馬開始混戰。
353 年 君士坦丁一世之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361 年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堂弟,背教者朱利安反叛,殺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帝國。
363 年 朱利安在波斯陣亡,約維安即位。
364 年 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將帝國東部分給其弟瓦倫士,開始瓦倫蒂尼安王朝。
376 年 瓦倫提尼安一世死,瓦倫提尼安二世即位。
378 年 瓦倫士陣亡,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
383 年 格拉蒂安死。
388 年 瓦倫提尼安二世被殺,瓦倫蒂尼安王朝結束,狄奧多西王朝開始。
394 年 狄奧多西一世擊敗西部篡位者歐根尼烏斯,最後一次統一羅馬帝國。
395 年 1 月 17 日,狄奧多西一世死,將帝國東部分給其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其幼子霍諾裡烏斯。羅馬帝國正式一
分為二。
西羅馬帝國
405 年 哥特人阿拉裡克突破西羅馬帝國萊茵河防線。
407 年 阿拉裡克圍攻羅馬城。
409 年 阿拉裡克再次圍攻羅馬城。
410 年 阿拉裡克第三次圍攻羅馬城,羅馬陷落。
418 年 西哥特王國建立,首都圖盧茲,為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蠻族王國。
423 年 霍諾裡烏斯死,瓦倫蒂尼安三世即位。
439 年 汪達爾-阿蘭王國建立,首都迦太基。
451 年 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統兵五十萬入侵西羅馬帝國。
454 年 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後殺死埃提烏斯和瓦倫蒂尼安三世,自己稱帝。
455 年 汪達爾人首領蓋塞裡克入侵,殺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洗劫羅馬後撤走。
李希梅爾當政,先後殺傀儡皇帝阿維圖斯、墨喬裡安、利比烏斯•塞維魯,安特米烏斯,立奧利布裡烏斯。
471 年 岡多拜德執政,立格利塞裡烏斯為帝。
475 年 歐瑞斯特當政,立其子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為帝
476 年 奧多亞克當政,廢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43

東羅馬帝國
527 年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
1054 年基督教因語言(希臘與拉丁語)、聖徒(約翰與保羅 )、權力(牧首與教皇)、神學教義 ( 聖父與三位一體;當然亦對原罪、煉獄與詛
咒有不同之見解)、神父(獨身與否 )、聖餐 ( 發酵與否 )認知之差異發生了大分裂 Great Schism,基督教分裂成以東歐和西亞教會為中心
的(拜占庭帝國)東正教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與西歐和南歐教會為中心的羅馬公教(Roman Catholic Church 即天主教)。東正教自稱
爲「正」(Orthodoxia,意爲「正統」),認為只有東正教會才保留了基督最原始的教導和傳統。東正教相信,東正教信仰就是耶穌在
世時傳於聖徒的教導,這教導在正教會中代代相傳。由於正教位於東方,故此又稱爲「東正教」。 與天主教以教廷為領導中心的形式
不同,東正教由一些稱爲「自主教會」或「自治教會」的地方教會組成。自主教會是東正教最高級別的獨立教會,所有自主教會均不
受其他教會的管轄。東正教最早的四個自主教會位於羅馬帝國的四個重要的東方城市,即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和安提阿。
1204 年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帝國分崩離析。
1204 年 4 月 12 日,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進行了三天的嚴重洗劫,在此期間,許多古代和中世紀的羅馬和希臘作品被盜或摧毀。
儘管他們的宣誓和撤離的威脅,十字軍無情地和系統地違反了城市的聖殿,摧毀,玷污或竊取他們所能夠掌握的一切; 什麼都沒有倖免。
據說,從君士坦丁堡掠奪的總金額約為 90 萬銀標。威尼斯人獲得了 150,000 銀幣,這是他們應得的,而十字軍得到了 50,000 銀標誌。
44
在十字軍和威尼斯人之間,又有 10 萬個銀牌被平均分配。剩下的 50 萬銀牌被許多十字軍騎士秘密阻擋。這個時代,羅馬天主教與東
正教之間的關係處於最低點。當教皇英諾森三世聽到他的朝聖者的行為時,他充滿了羞愧,並強烈斥責十字軍。
1261 年 來自 Nicaea 之拜占庭皇帝邁克爾八世‧帕裡奧洛加斯 Paleologoi 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 年 由於拜占庭帝國依賴土耳其傭兵抵禦西面薩爾維亞與保加利亞;即使與鄂圖曼公主聯姻,威脅加劇。1400 年的
國僅剩君士坦丁堡,Thessaloniki, 與伯羅奔尼薩。 1453 年 4 月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 Mehmet II 攻陷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滅亡。但也造就了今日的東正教派格局。

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東正教的族長 Gennadios 1162 年梵諦岡對康士坦丁東正教認可之諭令


奧斯曼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在 1454 年任命 Gennadios II Scholarios 作為族長 Patriarch,和指定他作為精神領袖 (土耳其之 ethnarch,全東正
教徒之大牧首 milletbashi)。在此期間,保加利亞,塞族,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北部的希臘人均歸化在牧首行政、財政,文化和法律精神管
轄下;展示了 Ottomanica 和平奧斯曼”。
988 年 基 輔 大 公 弗 拉 基 米 爾( Владимир)出 於 政 治 的 需 要 , 將 拜 占 庭 的 東 方 正 教 引 入 基 輔 。 1025 年 和 1037 年 在 基 輔 建
造 了 聖 索 菲 亞 大 教 堂 ; 從 1045~52 年 在 諾 夫 哥 羅 德 建 造 了 聖 索 菲 亞 大 教 堂 。數世紀以來一直是普世牧首教區 Ecumenical
Patriarchate 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於 1448 年在君士坦丁堡垮台前不久宣布獨立運作,原因是它抗議佛羅倫薩議會牧首團簽署與羅馬聯盟
交易軍事援助,反對對侵犯奧斯曼人的教條讓步。即使軍事援助從未實現。至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 1453 年 5 月 29 日君士坦丁堡
陷落後十年,有人提名莫斯科沙皇為“第三羅馬”或“新羅馬” (因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投奔伊凡三世,並把自己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洛格
嫁給了他。這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把自己看成是拜占庭皇帝的直接繼承人)。以斯拉夫語取代希臘語,1589 年君士坦丁堡承認俄
羅斯東正教會的獨立,並宣布俄羅斯也是一個主教區,列為牧首隊之後的第五位。之後俄羅斯東正教會發展壯大成為世界最大的的東
正教教會。
1833 年,希臘教會宣布它的自理,1850 年被該牧首團被正式承認。1865 年羅馬尼亞東正教教會亦宣布其獨立,1885 年獲得承認。
在希臘教會自主前一年,塞爾維亞東正教會亦自發性獨立,但直到 1879 年才承認。1860 年保加利亞人事實上脫離了大教堂,並於 1870
年在政治上被蘇丹認可,屬自治的 Exarchaten,直到 1945 年由普世牧首承認。1922 年阿爾巴尼亞東正教會宣布獨立,1937 年獲得承認。
除了上述這些教會,其他幾個有爭議的地區的東正教教堂也得到了普世教會的認可,包括 1923 年的芬蘭東正教會和愛沙尼亞東
正教會,1924 年波蘭東正教會,1998 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東正教會。這當然也引發莫斯科牧首團之爭論,普世牧首作為世界東正教基督
徒的主要代表和精神領袖的角色,理由是沙皇時期莫斯科牧首團代表了數量最大的東正教社區。
比自主教會低一級的是東正教自治教會,它們由某一自主教會的領袖管轄。現在東正教共有 15 個自主教會。這些教會完全承認君士
坦丁堡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普世大牧首地位,與其保持完全的共融。東正教的各個教會彼此在管理上獨立,但皆有著共同的信仰
並且在聖禮上完全共融。使用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作為教會曆法。 東正教徒信仰生活的規範,除上帝十誡外,尚有東正教會所立的教
規。教規共有四條:
一、凡主日暨諸瞻禮之日宜上帝聽經祈禱。
二、遵守聖教會所定齋期。
45
三、解罪至少每年一次。
四、領聖體血每年至少一次。

東正教的教義是由聖經、聖傳兩部分組成。東正教把《聖經》作為基本經典,並且是教義的中心依據。《聖經》包括《舊約》和《新
約》。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等等。
俄羅斯東正教堂在建築上也漸漸變得越來越花枝招展、繁複精細,尤其注重結構上的對稱和細節上的裝飾(比如著名的「納雷什金風
格」,又叫「莫斯科巴洛克風格」),單一的中央圓頂也逐漸演變為多個圓頂。由於圓形的屋頂更容易積雪,寒冷的俄羅斯又別出心
裁地設計出經典的洋蔥頭造型(俄語叫做 глава、或 маковица、маковка),而溫暖的南方則更多保留著傳統又呆萌的圓頂形狀。
46

走進空蕩蕩的東正教堂(東正教堂裡大多不設座椅,舉辦儀式全程站立,時間也不算長,就兩個鍾),你會感到一種別樣的迷幻:高
高的穹頂下,幽暗狹窄的拱形窗透進幾縷光線,和吊燈燭光一起把金光燦燦的聖像畫照得明暗交替,處處透著宗教的肅穆與神秘。
金碧輝煌的聖像屏風(Ikonostas)是東正教堂裡最別致和醒目的標誌,將教堂中殿和最東端的聖壇(也叫至聖所)隔成兩個區域。典
型的聖像屏風由一排或好幾排精緻的聖經人物或故事畫作組成,最下面一排的中心叫做「王門」,王門兩邊通常會是聖母(左手)和
耶穌(右手)的聖像。
47

在聖像屏風另一邊的聖壇中央,擺放著象徵上帝王座和耶穌墳墓的正方形聖桌,據說透明的上帝就端坐其上,而我們凡人是看不見的,
只能想像。聖桌由兩塊垂到地下的桌布遮蓋,裡面那層白色麻布象徵著耶穌的裹屍布;外面那層則會華麗很多,象徵著上帝的榮光。
...
環顧教堂,會發現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座聖像畫和馬賽克鑲嵌畫的主題美術館。與天主教堂不同,東正教堂裡極少有實體雕塑,幾乎全
部用金色基調、色彩濃艷的聖像畫來裝飾,而這些圖畫卻顯得千篇一律,十分雷同。
可別對斯拉夫民族的繪畫才能有什麼誤解,這全是因為處處標榜正統的東正教依照拜占庭藝術的傳統制定了嚴格的聖像畫畫法規定:
所有的聖像都必須是平面圖畫,無須畫出立體感,也不要深度和陰影;對於每一位聖人,從臉型、五官、鬍子、髮型、衣著、配飾、
姿勢到與之相關的傳說題材如何表現、光環附近的聖名是否可以縮寫都有著詳盡的標準,比如:聖母的披風一定得是深紅色的,而耶
穌一定要穿紅色長袖衫外帶藍色披風。看的多了,甚至光憑衣服的顏色和搭配就能斷定畫裡面是哪位大神。
從藝術闖作的角度來看,這條條繁文縟節無疑太過迂腐死板,但你有沒有發現:對於我們這些對東正教幾乎一無所知的盲眾來說,正
48
因為形象的雷同,逛不了幾座教堂,你就會對那些聖經人物留下固定而深刻的印象。個人分析:這絕對是精明的東正教派為了多招攬
信徒而放出的視覺大招。

東正教的十字架為啥長這樣?
如果還停留在「十字架不就是一橫加一豎嘛」的層次,我深信你也不會堅持看到這裡。事實上,整個基督教的各個流派團體有著不下
49
20 種十字架變形,用腳後跟也能判斷得出來,處處要與羅馬教會彰顯不同的東正教,怎能容忍自己的 LOGO 沒點特色?

這個略顯眼生的十字架叫做「拜占庭十字」,最大不同的上下各多了一道橫槓。上面的橫槓代表著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頭部的頂板;
下面傾斜的橫槓則代表了耶穌因身體痛苦扭曲而踩歪了的底板(也有人說橫槓向上的那頭寓意天堂,向下的那頭寓意地獄)。中間那
條長橫槓左右各有 IC、XC 字樣,是「耶穌」和「基督」的希臘語首位字母縮寫;有時候橫槓下麵也會出現「NIKA」的字樣,在希臘語
中是「戰勝」的意思,兩行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耶穌基督凱旋得勝」——戰勝了「罪惡」與「死亡」。
希臘經濟只占整個歐盟的 2%,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經濟體。經濟萎縮、失業暴增,外貿與財政雙陷赤字。過度
仰賴外債、其中海運、旅遊、與僑匯並列為希臘外匯收入三大支柱。2010 年希臘債務危機這導火索,造成了 2012 年歐洲
之經濟危機。

希臘豐富的歷史遺產被 UNESCO 列為世界遺產之古蹟高達 18 個;也是歐洲和世界上遺產之首。


1.巴賽的阿波羅·伊壁鳩魯神廟 Temple of Apollo Epicurius at Bassae, 1986
2.雅典衛城 Acropolis, Athens, 1987
3.德爾斐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Delphi, 1987
4.羅德島的中世紀城 Medieval City of Rhodes, 1988
5.邁泰奧拉 Meteora, 1988,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6.阿索斯山 Mount Athos, 1988,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50
7.塞薩洛尼基(帖撒羅尼迦)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古跡 Paleochristian and Byzantine Monuments of Thessalonika, 1988
8.埃皮達魯斯的阿斯克勒庇俄斯(醫神)神廟 Sanctuary of Asklepios at Epidaurus, 1988 年
9.米斯特拉斯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ystras, 1989
10.奧林匹亞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Olympia, 1989
11.提洛島 Delos, 1990
12.達夫尼修道院,俄希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新修道院 Monasteries of Daphni, Hosios Loukas and Nea Moni of Chios, 1990
13.薩莫斯島的畢達哥利翁和赫拉神廟 Pythagoreion and Heraion of Samos, 1992 年
14.艾加伊(現名韋爾吉納)的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igai (modern name Vergina), 1996
15.邁錫尼和提林斯的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Mycenae and Tiryns, 1999
16.拔摩島歷史中心(霍拉),包括使徒聖約翰修道院和天啟洞穴 The Historic Centre (Chorá) with the Monastery of Saint-John the
Theologian and the Cave of the Apocalypse on the Island of Pátmos, 1999
17.科孚古城 Old Town of Corfu, 2007
18.腓利比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Philippi, 2016

補充資料 : 希臘著名景點有關的神話故事
 克諾索斯米諾宮 The Knossos & Minoan Palace Minoan 皇帝米諾斯(Minos)
,是宙斯與他的情人歐羅巴所生,拉達曼
迪斯和薩爾珀冬的同胞 兄弟。他是冥界三判官之一。皇宮遺址是神話傳說中用來關彌諾陶洛斯牛頭人 Minotaur 的地
方。 米諾斯為與其兄弟爭奪王位,乞求海神波賽頓賜給他一頭純白色的公牛,以證明自己獲得王位乃是出自神意,
而他亦向波賽頓許諾,將來會宰獻這頭白公牛給牠,以示崇敬。波賽頓真的從海上送給他一頭公牛。但這頭牛長得
太好看了,米諾斯捨不得殺了它獻祭給波賽頓,於是用了別的牛代替,因而激怒了波賽頓。波賽頓為了報復,就使
米諾斯的妻子帕西菲 Pasiphaë 愛上了這頭牛,並且和那頭公牛結合生下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彌諾陶洛斯 Minotaur。
從此吃人怪獸米諾陶使克里特人陷於恐怖的旋渦。米諾斯請當時希臘傑出的建築師代達羅斯 Daedalus 建造了一座迷
宮,把彌諾陶洛斯關在裡面,當時雅典是克里特的附屬國,米諾斯命令雅典王每 9 年(一說每年)送 7 對童男童女
到克里特島,放入迷宮中餵養米諾陶。 雅典王子忒修斯 Theseus 於是跟隨第三次獻祭的童男童女一起來到克里特島,
準備殺死公牛。 臨行前與老國王埃勾斯 Aegeus 約定:倘若平安回國,船則升起白帆,否則掛黑帆代表噩耗。 忒修
斯到達米諾斯王宮,遇到公主阿里阿德涅 Ariadne,兩人一見鍾情,她便贈送一柄魔劍和一團線,以殺死怪物並走出
迷宮。忒修斯進入迷宮時沿路放線以作標記,經過殊死搏鬥最後 忒修斯殺死了牛頭怪並循原路離開迷宮。殺死了
牛怪的忒修斯興奮不已,很快啟程回國,期間酒神戴奧尼索斯迫使忒修斯遺棄公主阿里阿德涅,思念情人的忒修斯
忘記將船上黑帆換成白帆, 結果使得老國王誤以為他已遇難,悲痛之中而投海。
 Athens Acropolis 雅典衛城 雅典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
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賽頓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後來,
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賽頓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
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
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載滿
雅典各處。 雅典居民為了祭祀雅典娜女神,在山丘衛城上興建神殿。
 巴特農神殿 Parthenon Temple 東邊的三角眉飾敘述雅典娜誕生,雅典娜是從他父親宙斯的頭部生出來的。墨提斯是
宙斯的第一位伴侶,在她懷孕的時候,蓋婭的一條神諭說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將是個女孩(雅典娜)
,其智力和力量
將匹敵宙斯本人;而下一個男孩將重演他父親(宙斯)及祖父(克羅諾斯)的經歷,推翻自己的父親而奪走王位。
宙斯對這條神諭十分在意,巧言騙過墨提斯,乘她不留神的時候將她變為一隻蒼蠅而吞下肚。然而宙斯並未能如願
地阻止雅典娜的誕生。吞下孩子的母親後,他開始劇烈地頭痛,以至於大聲號叫。原來墨提斯在他的頭內打鐵為雅
典娜鑄造一身盔甲。普羅米修士、赫菲斯托斯和赫耳墨斯趕來,將他帶到特里同河,在那裡煉冶神赫菲斯托斯用大
斧劈開了他的顱骨,全副武裝的雅典娜就此跳出。由於雅典娜是自宙斯的腦子裡生出來的,其母墨提斯亦為智慧之 51
神,因此雅典娜繼承了宙斯和墨提斯的優點,是力量和聰慧的化身。 西邊的三角眉飾,正對衛城山門 Propylaia,描
述了雅典娜與波賽頓之間為了爭取成為本城市守護神的榮耀而戰。雅典娜與波賽頓在整個佈局的中央,女神擁著橄
欖樹對抗著高舉三叉戟作勢攻擊大地的海神,這把整個畫面強烈的區分開來,在他們的旁邊,各領著一群由雙輪戰
車 帶領的群眾。 巴特農神殿外牆浮雕,描述了當時人們參加「泛雅典娜節」遊行的情景。現存於衛城博物館。
 泛雅典娜節 Panathenaea,又名 Panathenaic festival 古希臘宗教節日。起初每年在雅典城舉行一次,後改爲每四年
舉行一次。節日期間,雅典所有屬地的代表都要到雅典城參加慶祝。屆時,人們要向雅典娜奉獻一件嶄新的繡袍和
動物祭品,並舉行盛大的體育競技和音樂比賽,其規模堪與奧林匹克競技媲美。 泛雅典娜節是雅典人爲了紀念雅
典護城女神雅典娜而形成的節日。泛雅典娜節在雅典曆法的一月間(相當於公曆 7~8 月)舉行,這是慶祝豐收及
新年的節日。原來慶典持續兩天,主要有爲火炬賽跑等各項競技。從西元前 566 年起,每四年舉行一屆大泛雅典娜
節,持續 6 天,節慶活動除各項競技外,又增加了朗誦(柏拉圖的《伊安篇》中,伊安即將參加此詩歌朗誦比賽)

舞蹈和音樂比賽,據說還有男子健美比賽,反映了從單純注重競技到注重文化和情操比賽的轉變。 慶典的前奏是
聖火的傳遞,新的聖火的發源地是雅典城外的阿卡德謨斯樹林。在太陽初升的時 候,人們在這裏向雅典娜獻祭然
後用火把傳遞新的火種,途經市政廣場,送達雅典衛城上的雅典娜祭壇。 節慶的高潮是迎接雅典娜的神像。在此
以前,派人去阿提卡西北部的聖地埃留西斯,從那裏接回雅典娜的神像。 當隊伍到達城門時,大隊人馬前來迎接。
浩浩蕩蕩的隊伍將神像送到衛城上的神廟裏。巴特農神殿中楣上的浮雕,反映了當年迎送神像的情景:德高望重的
老人手持橄欖枝,年富力強的壯年男子牽著獻祭的牛羊,意氣風發的青年男子騎在馬上,婀娜多姿的少女挎著籃子。
隊伍中的主角是準備向雅典娜敬獻繡花法衣的婦女。
 Erechtheion 依瑞克提翁神殿 傳說這裡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賽頓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鬥智的地方。
 Temple of Athena Nike 雅典娜.尼基神廟 雅典娜•尼基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又名無翼勝利女神廟,內有一尊
沒有翅膀的雅典娜神像。傳說雅典市民為了使勝利永駐,就將勝利女神的雙翼砍下,以常留住勝利的榮光。 忒修
斯王子 Theseus 和父親 Aegeus 國王約定,在成功殺死克里特島上的牛頭人身怪物米諾塔 Minotaur 後,回程時會將船
上的帆換成白色,以示勝利,但王子忘了這項約定,在凱旋歸來時 Aegeus 國王看到掛著黑帆的船進港,以為王子
任務未成,因而傷心地在此自殺。
 Areopagus 亞略巴古 亞略巴古(Areopagus)是「阿瑞斯的岩石」Ares Rock,位於雅典衛城的西北,在古典時期作為
雅典刑事和民事案件的高等上訴法院。據說波賽頓的兒子哈利羅提奧斯 Alirrothios 企圖誘拐阿瑞斯 Ares 的女兒,阿瑞
斯非常不悅,於是毫不留情地把他幹掉了。為了替兒子報仇,波賽頓拉著阿瑞斯到雅典法官面前要求審判戰神,地
點就是在此。阿瑞斯敘述了案情,最後被判無罪。 在埃斯庫羅斯 Aeschylus 的劇本《歐墨尼得斯》
(The Eumenides 或
《復仇三女神》
,西元前 458 年)中,民眾法庭正是在亞略巴古審判俄瑞斯特斯 Orestes 殺死他的母親克呂泰涅斯 特
拉 Clytemnestra 及其情夫埃癸斯托斯 Aegisthus 的案件。 俄瑞斯特斯是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的領袖阿伽門農的兒子,
他犯下了弑母重罪。整個事件的過程如下:阿伽門農為了戰爭的勝利而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向女神阿提密斯獻祭,
因而觸怒了復仇女神厄里倪厄斯,厄里倪厄斯詛咒阿伽門農全家將為此大禍臨頭。結果災禍果然接二連三地降臨到
阿伽門農的家族。阿伽門農出征歸來後,其妻克呂泰涅斯特拉已經與人通姦。克呂泰 涅斯特拉的姦夫埃癸斯托斯
(阿伽門農的堂兄弟)殺害了阿伽門農。為了給父親報仇,俄瑞斯特斯殺死了母親克呂泰涅斯特拉。厄里倪厄斯開
始追逐、迫害俄瑞斯特斯,逼得他無處容身。 俄瑞斯特斯向阿波羅求救,後者又叫他去找雅典娜。雅典娜把此案
交給一個由雅典長老組成的 特別法庭來審理。 厄里倪厄斯在法庭上與庇護俄瑞斯特斯的阿波羅爆發激烈爭論。雙
方僵持不下,最後由於雅典娜投了決定性的一票,法官裁決俄瑞斯特斯無罪。
 Kerameikos 凱拉米克斯 附近的 Dipylon 之門曾經是進入雅典城的主要城門,也是 Panathenaic 朝拜隊伍開始的地方。
在 Pompeion 的地方,人們為 Panathenaic Festival 朝拜作好一切的準備。 神聖之門(Sacred Gate)是來自 Eleusus 的
朝聖者每年參加 Eleusinian Mysteries 朝聖的必經之路。
 厄琉息斯秘儀 Eleusinian Mysteries 厄琉息斯秘儀起源于女神狄蜜特失去女兒珀耳塞福涅後落寞的遊蕩,然後她在一
個叫做厄琉息 斯的小鎮經歷了一段故事,最後使得該小鎮的人們都普遍崇拜她,她提拔了該鎮的貴族成為祭祀,
這個小鎮最後為她建立廟宇並大興祭祀。 根據傳說,狄蜜特的女兒珀耳塞福涅被掌管地府的冥王黑帝斯在宙斯的
默許下擄走作為妻子。 掌管生命、農業和豐收的女神狄蜜特從赫卡忒和赫利俄斯口中得知了真相。一方面為了尋 52
找女兒的下落,一方面對天上神祇肆意處置自己的女兒而心懷不滿的她,放棄了自己的職責而來到 人間流浪。由
於她的離去,豐饒的大地停止了生產,莊稼地都寸草不生,地上的人民陷入了無盡的饑荒之中。 有一天她化身為
一名乞討的老嫗來到厄琉息斯 Eleusis,國王刻勒俄斯 Celeus 的四個女兒接待了她,問她來自何方。狄蜜特編造了一
套謊話,說自己是被海盜劫持的貴婦,趁看管不嚴的時候逃離魔爪。她乞求她們能夠給她提供一個家務的雜役以謀
生。正好當時王后墨塔涅拉剛產下幼子得摩豐 Demophon,需要奶娘來照看,她就被引入國王的家中。失去女兒的狄
蜜尼尼翁陶版特 Metanira 在喜得貴子的王后面前黯然神傷,只是端坐著,不吃不喝也不說話。一旁的老侍女伊阿姆
柏靈機一動,用一個粗俗不雅的笑話將女神逗樂。(因此在某個儀式中,女人們會放肆地使用不雅的詞語,以紀念
這位機智的老婦人。)女神終於答應了照看小王子的生計,但 是拒絕了人家招待的葡萄酒,她只要了一杯大麥飲
料以及薄荷油。 這也是後來儀式上人們所飲用的食品。 下凡的女神十分喜愛初生的王子,決定將他當作神來撫養。
白天,她用神的食品(仙饌密酒,ambrosia)塗抹在他身上,將他摟在懷裡悉心照料;晚上,她將他放置於火爐中烘
烤,以將其身上屬於塵俗的部分燒燼。小王子一天一天茁壯成長,直到有一天突發變故。一天晚上,正當狄蜜特將
他照常放入火爐中烘烤的時候,被王后墨塔涅拉不幸撞見。可憐的母親大為驚駭,尖聲驚叫了起來。被指責的狄蜜
特憤怒其愚昧,將嬰兒奪出火焰,摔在地上。 孩子的姐姐們撲過去想搶救他,然而凡人的手只能是徒勞。憤恨的
狄蜜特揭開了偽裝,向凡人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要求他們為自己建立祭壇和神廟,世代供奉她,並㔁會另一個王
子特里普托勒摩斯 Triptolemos 農耕的秘密和儀式。這就是厄琉息斯秘儀的來歷。 之後,狄蜜特在赫耳墨斯的指引下
在冥府找到了她的女兒。然而她卻無法帶自己的女兒回家, 因為珀耳塞弗涅曾經食用了黑帝斯給她的六顆石榴籽,
而原則上,所有吃過地獄內食物的人都無法再離開此地回到陽間。宙斯出面干預了這件事情,他下令讓珀爾塞弗涅
每年在地面生活六至八個月(在種植期),其餘的時間(即冬季)則居住在地府陪伴黑帝斯。這就是四季輪回的由
來。 希臘有許多繪畫和陶器表現了這些儀式的不同方面,雅典的「厄琉息斯浮雕」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它的
年代大約是西元前 5 世紀,現存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特里普托勒摩斯在裡面描繪為正在從狄蜜特手中接過種
子,並且㔁會人們如何在地裡種植莊稼, 而珀耳塞弗涅將手按在他的頭上保護他。西元前四、五、 六世紀都有器
皿和其他浮雕作品表現了特里普托勒摩斯持著穀穗坐在帶翼的王座或戰車上,周圍站著手拿松脂火把的珀耳塞弗涅
和狄蜜特。同樣在國家考古博物館陳列的有「尼尼翁陶版」Ninnion Tablet,其中描繪了狄蜜特、跟隨著的珀耳塞弗涅、
伊阿科斯以及入會者的隊伍。然後在泰勒斯台里昂神廟裡,狄蜜特坐在櫃子 kiste 上,珀耳塞弗涅手拿著火把向她介
紹入會者。 入會的每人都持著一個 bakchoi,第二排的入會者由稱為 lakchos 的一個男性祭司手持火把帶領,他站
在翁法洛斯附近。而一個身份不詳的女性(可能是狄蜜特的一 個女祭司)在邊上的櫃子上坐著,手中拿著一個權
杖以及裝滿 kykeon 的器皿。這塊畫版裡面也表現了 Pannychis 宴會。
 Mycenae 邁錫尼 阿伽門農 Agamemnon(意為「堅定不移」),希臘神話中的邁錫尼王;阿特柔斯之子,斯巴達王墨
涅拉俄斯 Menelaus 為哥哥。武藝高強,擅使長矛和標槍,足智多謀。是希臘最有權勢的人,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和財富;在史詩中常被冠以「王中之王」
「軍士的牧者」等稱呼。 他哥哥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之妻海倫 Helen ( 戰
爭之導火線 )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Paris 誘走,墨涅拉奧斯惱羞成怒,立刻找弟弟阿伽門農商量。阿伽門農發動希臘
全部的首領去討伐,阿伽門農成為聯軍的盟主。 希臘聯軍出征時,由於阿伽門農在一次狩獵中殺死了狩獵女神阿
提密斯的神鹿,使得女神生氣報復,令海上一直不斷地刮起逆風。預言家卡爾卡斯 Calchas 預言,只有把阿伽門農
的女兒伊菲格涅雅 Iphigeneia 作為犧牲獻給女神才能改變風向。阿伽門農非常傷心,甚至準備放棄出征特洛伊。 他
先遣使者以阿基琉斯想出征前與伊菲格涅雅訂婚為藉口瞞過妻子將女兒帶來,再由於心痛而遣使者讓妻子不要把女
兒送來。第二個使者被弟弟截住了,墨涅拉奧斯譴責阿伽門農背叛聯盟,兄弟激烈爭吵,直到外面報信說伊菲格涅
雅與母親克呂滕涅斯特拉、弟弟奧瑞斯忒斯已經來到軍中。 一邊阿伽門農受到妻子憤怒萬分的譴責,另一邊阿基
琉斯 Achilles( 伊利雅德史詩中的主角 )不讓別人拿答應給他作妻子的伊菲格涅雅去作犧牲,仗劍帶盾地在阿伽門農
帳外抵禦奧德修斯率領的戰士。這時,伊菲格涅雅宣佈自願作獻祭的犧牲,制止了這場廝殺。當伊菲格涅雅被迫上
祭壇時阿伽門農蒙在大斗篷中哭泣。最後,在刀已經觸到少女時,月和狩獵女神阿提密斯把伊菲格涅雅攝走並收為
自己的祭師,而祭壇上只有一頭鮮血淋漓垂死掙紮的赤牝鹿。 海風立時轉向,希臘聯軍得以繼續啟程。 10 年後戰
爭勝利,阿伽門農順利回到家鄉,然而他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 Clytemnestra 恨丈夫為求順風獻祭他們的女兒,夥同
情夫埃癸斯托斯 Aegisthus 密謀殺害阿伽門農。 阿伽門農的幼子俄瑞斯忒斯當時只有 12 歲,逃亡他鄉,發誓長大 53
後一定要為父報仇。多年後俄瑞斯忒斯果然回到家鄉,和姐姐厄勒克特拉一起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和她的情人。 報
了仇但又陷入弑母重罪的俄瑞斯忒斯發了瘋,被復仇女神反復糾纏,不得安寧,只得到處逃亡。最後是阿波羅指引
他到雅典,尋求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公正裁判。雅典娜女神挑選了雅典最 正直最睿智的市民擔任法官,自任首席審
判官,在阿瑞斯山開庭審理。 俄瑞斯忒斯為自己辯護說,他殺死母親時只是把她看做殺害父親的兇手。阿波羅極
力為他辯護, 聲稱父親才是真正的播種者,一個人可以只有父親沒有母親,正如雅典娜是從宙斯的頭中生出來的。
而一直糾纏俄瑞斯忒斯的復仇女神則指出弑母是十惡不赦的犯罪,俄瑞斯忒斯只有一死。 雅典娜請求法官們投票
表決,結果卻是有罪與無罪的票數相同!於是雅典娜投出決定性的一票: 俄瑞斯忒斯應該無罪。於是俄瑞斯忒斯
重獲自由,回到邁錫尼當了首領。
 Archaeological Site of Olympia 奧林匹亞考古遺址 關於古代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大概有幾個版本:大部分都是
與宙斯有關。 1. 為慶祝宙斯推翻他父親克羅諾斯 Cronos 和其他泰坦 Titans 巨人而舉行。 2. 與宙斯的私生子大力神
海克力士(Heracles,羅馬人稱之為 Hercules)有關:其中一個說法是為紀念大力神勝出一場運動賽事,另一說法則
謂是為紀念他完成十二件苦差事的其中一件。 3. 珀羅普斯的版本,亦與宙斯有關:珀羅普斯 Pelops 是宙斯的孫子,
希臘半島南部〔即伊利斯、奧林匹亞、斯巴達的所在地〕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稱伯羅奔尼撒半島 Peloponnesus。當
時比薩王 King of Pisa 俄諾瑪俄斯 Oinomaos 為逃避一個預言:他將會被自己的女婿殺死,爲了阻止這一事情發生,他
為女兒希波達彌亞招親,而形式則是賽馬競技;但名為招親,實則為殺盡一切有可能成為他女婿的豪傑。凡於比賽
中勝過他的人即可成為他的成龍快婿,而失敗的挑戰者一律處死(古奧運的運動員亦視勝利為他們唯一追求的賽果,
在古賽場曾出土兩塊石碑,上刻:要麼取得桂冠,要麼選擇死亡)
。因為國王奧宜諾馬奧斯的一對馬匹是太陽神阿
波羅 Apollo 送給他的神馬,令他處於不敗之地,接連處死了十二個前來挑戰的勇士;國王將挑戰者的頭顱割下並高
掛城頭。通過戰車賽殺死了 13 個來向求婚的人,並將他們的頭顱釘在宮殿的木柱上。爲了娶到希波達彌亞,珀羅
普斯決定與俄諾瑪俄斯比賽。爲了保證不失㓿,珀羅普斯向波賽頓求助,後者交給他一輛飛馬拉的戰車。珀羅普斯
和希波達彌亞又買通負責打理馬車的人,把銅造的車軸換成臘 wax 做的,令她父王的戰車之車軸在賽事中飛脫,更
令她父王摔死於賽場之上。因而佩洛普斯將勝利歸功於宙斯的保佑和幫助。因而舉行盛大的祭典和競賽以作酬謝。
4. 與奧林匹克山附近的伊利斯 Elis 城邦有關。這城邦曾出現大瘟疫,後來神諭吩咐當地人要舉行運動會,以敬拜宙
斯與眾神,所以當地人就選擇了有眾多神廟的奧林匹亞作為賽事舉行的地點。 5. 前 9 世紀的 Elidos 爆發內戰,
Elidos 的國王 Iphitos 於是詢問女祭司,如何才能使人民免於戰亂。女祭司告訴他必須為眾神舉辦運動會。國王於是
決定每四年舉辦一次運動會,交戰的各方同意在運動會期間停止戰鬥,並且把運動會命名為「奧林匹克」
,因為希
臘的奧林匹斯山是眾神聚集之地。 奧林匹克運動會既然是讚頌諸神的大「祭典」
,所以在比賽期間,神聖的停戰令
會傳遍希臘每個城邦。為奧運停戰,初始於伊利斯 Elis 和斯巴達 Sparta、比薩 Pisa 城邦之間訂立之賽會期間各方停
戰的協定;後人稱為「神聖休戰」。傳訊者走遍每個城邦,宣佈各項比賽的時間,並要求於比賽之前、期間及之後
暫停所有戰事。休戰時期開始是一個月,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與賽期的延長,休戰期亦增至三個月。在神聖休戰
期間,所有戰事必須停止,因為所 有前往參與盛事的民眾,都是懷著敬拜宙斯的心,所以都是得到宙斯的保護的,
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危害他們的安全。西元前 420 年,斯巴達人於「神聖休戰」期間攻打伊利斯的一個要塞, 因而
被剝奪了參加奧運的資格,每名斯巴達的步兵被重罰兩「米勒」
(在當時的雅典能買到 6.6 頭牛)
;七十年後一名馬
其頓士兵因行劫一名前往參賽的雅典人,亦遭受相類似的懲罰。
 聖火 火於人類歷史中,一直擔當著一個無可替代的角色。古希臘人相信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從宙斯盜取天火,給
予人類,是人類文明起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奧運會中,燃點聖火 亦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儀式。 於是,古
希臘在每屆奧運會舉行以前,都會在宙斯和赫拉神廟前舉行聖火採集儀式, 以顯示對神靈的敬意,並在儀式上向
諸神獻上祭品。 古希臘人認為,火種採集的方式是聖火純潔性的重要保證,因此他們想出了一個自認為與天神交
流的聖火採集方式:通過一個半圓形凹面鏡將陽光彙集到焦點,由最高女祭司將火炬伸到焦點處,就能夠將其點燃。
時至今日現代奧運中,依然會在赫拉的神殿前進行採集聖火的儀式。 聖火點燃之後,再交由專門的火炬手,火炬
手要負責將奧運會即將召開的消息通知給希臘各城邦,他們通常一邊舉著火炬,一邊呼喊著「停止戰爭」
。火炬在
古希臘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力量,看到奧運會的聖火,各城邦就要為奧運會的召開進行準備,立即停止一切戰
爭。因此, 奧運之火又有和平之火的意味,聖火點亮即預示著和平就要降臨。 54
 Pelopion 珀羅普斯陵 神廟區最早是圍繞著一個青銅器時代的墓丘形成的,傳說這個墓丘是海格力斯為珀羅普斯堆
起的。在希臘神話中,珀羅普斯是狄俄涅和坦塔洛斯的兒子。在佛律癸亞或呂底亞出生。父親坦塔洛斯雖是宙斯之
子,卻藐視眾神的權威。為了考驗眾神是否真的通曉一切,坦塔洛斯竟然烹殺了自己的兒子珀羅普斯,然後邀請眾
神赴宴。除了農業女神狄蜜特因為女兒珀耳塞福涅被黑帝斯拐走而神志恍惚,食用了一塊肩胛骨外,其他眾神都看
穿了伎倆。宙斯震怒,將坦塔洛斯打入冥界。而珀羅普斯被眾神復活。失去的肩胛骨被象牙補好。
 Metroon 母神之廟 瑞亞 Rhea 是希臘神話中十二位泰坦巨神之一,時光女神。是蓋婭和烏拉諾斯的女兒,是另一位
泰坦克羅諾斯(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薩圖爾努斯)的姐姐和妻子,宙斯、赫拉等神之母, 因此這一神廟被稱為「母
神之廟」Metroon。 瑞亞與克羅諾斯結合生了六個孩子,他們分別是狄蜜特、赫拉、赫斯提亞、黑帝斯、波賽頓和
宙斯。克羅諾斯惟恐被其子取而代之,瑞亞每生一子,他便吞入腹中。當最小的孩子宙斯降生後;瑞亞以襁褓裹石,
哄騙克羅諾斯吞之,而把嬰兒卻暗中送往克里特的迪克特山中。宙斯在那裡得到了庫雷特人的保護,由兩女神用山
羊奶餵養,一隻雄鷹則給他帶來仙酒;每當他哭叫時,瑞亞的僕人們就到搖籃邊為宙斯跳舞,並用短劍敲擊銅盾掩
蓋他的哭聲,因此克羅諾斯一直未發現這一秘密。另說,瑞亞在懷上宙斯後(在蓋亞的幫助下)悄悄離開奧林匹斯
山在迪克特一山洞中生宙斯,爾後,將嬰兒托與庫雷特人和庫里班特人。 宙斯成年之後,用計救出了被父親吞下
的五個兄弟姐妹(讓克羅諾斯吃下藥丸,昏睡了很長時間並吐出了宙斯被吞的五個兄弟姐妹)
,並合力推翻了克羅
諾斯,最後登上王位。而在與父親等五位男泰坦的戰鬥中,瑞亞等泰坦並未參與,所以得以保留他們的神位。
 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 東部三角楣飾描述宙斯在主持珀羅普斯 Pelops 與俄諾瑪俄斯 Oinomaos 的二輪戰車競賽場景。
西部三角楣飾描述的是佩里圖斯婚宴上半人馬 Centaur 與拉庇泰人 Lapiths 的戰鬥。 拉皮斯人是古希臘神話人物之一。
他們屬埃奧利部落,希臘人的祖先。後世的族譜中把他們連為半人半馬的親屬。以驍勇善戰而聞名於世,曾參加特
洛伊戰爭並建立戰功。其事蹟亦反映於相關詩歌等文學作品中。阿波羅站立於中央,周圍是佩里圖斯和忒修斯 Theseus。
拉庇泰人的王佩里圖斯邀請半人馬赴宴,半人馬們喝醉之後開始搶劫女子而被前者擊㓿。 在門廊和後殿等一些地
方雕刻著海克力士十二偉業。
 海克力士的十二偉業(藏於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 因為赫拉的詛咒,海克力士在瘋狂中殺害了自己的孩子。為了
消除這個罪業,他被要求為他的最主要的敵人、佔了本該屬於他的王位的歐律斯透斯 Eurystheus 完成十個任務。根
據預言,如果他成功完成歐律斯透斯交給他的十個任務,他的罪將被清除並獲得不朽的名聲。海克力士完成了這些
任務,但歐律斯透斯不承認清洗奧革阿斯的牛廄的任務,因為海克力士為這個任務索要了報酬; 他也不接受海克
力士殺死「九頭蛇」海德拉的任務,因為海克力士是在他的侄兒伊俄拉俄斯的幫助下完成這個任務的。因此歐律斯
透斯又提出了兩個新的任務,海克力士也成功的完成了它們,並讓自己的偉業達到了十二項。 1. 殺死涅墨亞獅子 涅
墨亞獅子外貌與一般獅子無異,但體型更為巨碩。一身厚皮,刀箭不能入。性格尤其兇殘貪暴,食人無數。特萊托
斯 Tretos、阿匹薩斯 Apesas 和涅墨亞三個地方都受到它的侵害。 根據古希臘詩人忒奧克里托斯 Theocritus 記載搏獅
的過程最為詳盡:歐律斯透斯請海克力斯除掉這戕害人民的惡獸,並帶回獅皮為證。英雄背起弓箭,又用橄欖木製
成一棍,旋即出發,經過半日,終於在山中發現巢穴。他隱身樹叢後,待獅子歸來時, 趁其不備,朝它左脅射了
一箭。哪知箭頭彈了開去,無法透入獅皮分毫。他又發一矢,正中胸口,卻同樣無功。此時獅子已發現英雄行藏,
撲上前來。赫剌克勒斯以木棍猛擊其頭,棍應聲而裂。 獅子頭皮雖未破,但震盪之下也立足不穩,暈眩倒地。於
是英雄拋下弓箭,以雙臂扼住獅頸,漸漸將整個獅身舉了起來。惡獸終於窒息而亡。海克力斯想剝下獅皮,可沒有
神兵利刃難以下手。 苦思良久,忽然靈光一現,如有神助般想出妙法。據傳他披上獅皮後形象威猛,嚇得歐律斯
透斯躲到銅罐中,只敢通過傳令官與其對話。古希臘的陶繪上多有海克力斯著獅皮的形象,考古學家也常以此來辨
認這位英雄。 在後世的藝術作品中,獅皮和橄欖木棒成了海克力斯的形象標誌:獅頭的上下顎仿頭盔的面罩,獅
爪合到胸前護住心口,整塊皮就像一件斗篷。 2. 殺死九頭蛇海德拉 九頭蛇劇毒無比,沼澤的水也因此長年惡臭,
四周土地變為褐色。 它還經常吞食過往行人牲口,為害一方。海克力士與侄子伊奧勞斯 Iolaus 駕馬車來到沼澤。他
命伊奧勞斯看住車輛,自己用火箭將九頭蛇引出。雙方展開大戰,每當英雄用劍(一說為鐮刀) 砍掉那魔怪的一
個頭,另一個新頭(一說兩個)又重新生出。海格力斯於是喊侄子來幫忙。伊奧勞斯用火炬燒灼斷頸,頭便無法重
生。最後海格力斯將八頭一一砍下,又用巨棍打落正中的主頭, 埋於土中,用大石壓住,才算剷除這一禍害。 3. 捕
獲「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的刻律涅牝鹿 刻律涅牝鹿為希臘神話中的神鹿。因所處之刻律涅山 Mount Ceryneian 而得 55
名。刻律涅 牝鹿共有五隻,赤色,體大勝牛馬,金角銅蹄,飛跑起來,疾逾離弦之箭。 歐律斯透斯見怪獸無法難
倒英雄,便命他活捉最後一頭刻律涅牝鹿。海克力士展開追逐, 整整一年,跑遍了希臘、色雷斯 Thrace、伊斯特利
亞 Istria,甚至到了北邊亥帕波尼亞人 Hyperboreans 的領土。牝鹿最後進了阿爾忒彌山 Artemision 躲避,又從那兒跑到
拉頓河畔 Ladon River,想要渡河。英雄趁獵物在水中,發出一箭,將其制住。他背起活鹿回去交差,路遇阿提密斯
和阿波羅。女神斥責他褻瀆神物。英雄加以辯解,說是歐律斯透斯的過咎,自己為了贖罪,不得不爾,並保證將活
鹿還回,終於得到二神同情。 英雄於是回返邁錫尼。 歐律斯透斯本欲激起阿提密斯的憤怒,以對付海克力士,哪
知並未得逞。英雄將鹿帶到宮外,要國王自取。歐律斯透斯上前,英雄雙手一鬆,牝鹿立即飛奔而去。英雄埋怨國
王不 夠迅捷。歐律斯透斯只能空自怨嗟。 4. 活捉厄律曼托斯山野豬 厄律曼托斯山的野豬是希臘神話中的生物,
這頭野豬體型壯碩,奔跑速度非常快,難以捕捉。長年居住於厄律曼托斯山(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群山)上,海
克力士用盡各種計謀將這頭大野豬給趕入雪地裡的陷阱。 5. 清洗奧革阿斯的牛廄 奧革阿斯是希臘神話中艾理斯國
王,太陽神赫利俄斯之子,擁有大批牲畜。奧革阿斯的牛圈 30 年從未打掃,汙穢不堪。歐律斯透斯要求海克力士
在一天之內清理奧革阿斯的牲口圈, 奧革阿斯也答應將他牲畜的十分之一作為報酬送給海克力士。海克力士將阿
爾普斯河和佩紐斯河(一說是兩者之一)的河水沖洗牲口圈,完成了任務。事後奧革阿斯反悔拒絕給海克力士牲畜,
於是海克力士殺死了奧革阿斯及其兒子們。 6. 殺死斯廷法利斯湖怪鳥 斯廷法利斯湖怪鳥棲居在斯廷法利斯湖畔。
斯廷法利斯湖怪鳥以人為食,長著青銅的鳥喙、鋒利的金屬羽毛,牠們能夠撲倒人們,殺死他們。當這些鳥把羽毛
像箭一樣射出時,其威力足以將人殺死。另外,牠們的糞便有劇毒,是一群十分厲害的怪物。 怪鳥本身是戰神阿
瑞斯的寵物,住在阿瑞提亞(阿瑞斯島)
。阿耳戈船英雄在尋找金羊毛的途中曾路過阿瑞提亞,並遭到怪鳥的攻擊。
後來怪鳥為了躲避狼群而遷徙到斯廷法利斯湖,在那裡迅速地繁殖並氾濫了農村,破壞了當地的農作物,果樹和城
鎮居民。給附近的 居民帶來了嚴重的麻煩。大英雄海克力士在雅典娜和赫菲斯托斯的幫助下將這群怪物殺死。 這
位英雄來到怪鳥居住的茂密的森林中,把它們驚飛起來,然後用箭一一射死(一說是用 彈弓射死)。 7. 制伏克里
特公牛 克里特公牛希臘神話中的一頭神牛。 克里特國王彌諾斯在即位前曾與兄弟發生王位之爭。他宣稱由自己獲
得王位乃是出自神意, 因此他想要什麼,神就會賜給他什麼。為了證明這一點,彌諾斯請求海神波塞冬賜給他一
頭純白色的公牛,以使他可以把這頭牛作為祭品回獻給波塞冬。結果波塞冬真的從海上送給他這樣一頭牛,此即克
里特公牛。因為這頭牛十分漂亮,後來彌諾斯竟違背了原來的諾言將其藏匿起來,而獻祭了另外一頭去矇騙波塞冬。
波塞冬大怒,就使彌諾斯的妻子帕西淮瘋狂地愛上了克里特公牛,生下了怪物彌諾陶洛斯。 波塞冬又使公牛發瘋,
橫行於克里特鄉間,造成很大危害。後來大英雄海格力斯路過克里特島時抓住了這頭能噴火的神牛,並把它帶回邁
錫尼獻給國王歐律斯透斯(海格力斯命中 註定要為歐律斯透斯服役,並完成十二項任務)
。歐律斯透斯在承認此項
任務已被完成之 後又放掉了公牛。 8. 制伏狄俄墨得斯牝馬 狄俄墨得斯的牝馬(Mares of Diomedes)又稱作色雷斯
的牝馬 Mares of Thrace,是希臘神話中由色雷斯的巨人國王狄俄墨得斯所飼養,會吃人的四匹牝馬,都十分美麗,但
狂野難馴,以人肉為主的不尋常飲食使牠們變得瘋狂猛野,因此牠們平時總是被拴鍊在青銅馬廄中,呼氣時會噴出
火燄。 在活捉了克里特公牛完成他的第七項任務之後,海克力斯又受梯林斯王歐律斯透斯之命去偷狄俄墨得斯的
四匹牝馬。 海克力斯帶了一群青年從旁協助他,並在偷得牝馬後被狄俄墨得斯與其手下追趕不捨。海 克力斯忙於
與巨人狄俄墨得斯纏鬥,便讓他的同伴阿布德羅斯留下來照看馬匹,沒想到他 一離開,阿布德羅斯就立刻被這四
匹不受控制的食人牝馬給吃了。為了替阿布德羅斯報仇, 海克力斯把狄俄墨得斯當成飼料餵給了他自己養出來的
凶惡牝馬,並在阿布德羅斯的墓塚旁建立了一座城邦,命名為阿布德拉以紀念他的夥伴。 9. 奪取亞馬遜女王希波
呂忒的腰帶 希波呂忒是亞馬遜的女王,戰神阿瑞斯的女兒,擁有一條神奇的腰帶。歐律斯透斯要求海克力士奪取
她這條腰帶。希波呂忒的故事⬀在很多版本:一種說法是海克力士殺死了希波呂忒,奪取了腰帶;一說海克力士俘
獲了希波呂忒,並把她送給忒修斯,她同忒修斯生了希波呂托斯。 10. 牽回巨人革律翁的牛群 革律翁巨人。他的
牛群放牧在厄律提亞島上,被海克力士抓走。 11. 摘取赫斯珀里得斯的金蘋果 赫斯珀里得斯 Hesperides 意思是「日
落處的仙女」,是希臘神話中看守極西方赫拉金蘋果聖園的仙女,她們歌聲嘹亮,主要由三位姐妹組成。是泰坦巨
神阿特拉斯的女兒,阿特拉斯也居住在聖園附近,並且雙肩頂著蒼天。 赫剌克勒斯以替阿特拉斯背負蒼天作為交
易,讓赫斯珀里得斯姊妹為他摘來了金蘋果,好完成他的第十一個任務。 12. 活捉「地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 刻
耳柏洛斯 Cerberus 是希臘神話中看守冥界入口的惡犬。有 3 個頭。海克力士奉歐律斯透斯之命把刻耳柏洛斯從冥界 56
抓了出來,後來又按照歐律斯透斯的命令把它放回。
 宙斯祭壇 Altar of Zeus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源於宗教儀式,並始終有重要的宗教意義,特別是向神奉獻犧牲和運動
員食肉的儀式。在奧林匹亞聖地一共有 69 座祭壇,在每個祭壇上,伊利斯人每月都會向神奉獻犧牲。位於神廟之
間開闊地帶,傳說宙斯曾經以閃電擊中的宙斯祭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在奧運會的第三天,這一祭壇上會舉行
重大的犧牲奉獻儀式百牲祭:一百頭牛在全體運動員、官員和觀眾面前被活活宰殺。 壇的石臺上堆著一座圓錐形
的灰燼。在保薩尼亞斯時代,這個灰燼堆高達 7 米。祭品的灰燼和官官邸的壁爐灰與阿爾菲歐斯河的河水混合在
一起,製成膏狀物,添加到不斷增長的灰燼山上。目前,宙斯神壇已經沒有任何遺跡保存。
 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藏品
1. Hermes of Praxiteles 鎮館之寶,是一尊 1887 年由德國考古學家在赫拉神殿挖掘出來的荷米斯 Hermes 的雕像,這是 330
B.C.希臘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利斯 Praxiteles 的代表作,體態完美的眾神信使荷米斯,雕像的右臂上揚,左臂懷抱著嬰
兒時期的酒神戴奧尼索斯 Dionysos。 戴奧尼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兒子。塞墨勒是忒拜公主,宙斯愛上了她,與她
幽會,天后希拉得知後十分嫉妒,變成公主的保姆,慫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以驗證宙斯對她的
愛情。 宙斯拗不過公主的請求,現出原形——雷神的樣子,結果塞墨勒在雷火中被燒死,宙斯搶救出不足月的嬰兒
戴奧尼索斯,將他縫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將他取出,因他從宙斯的大腿裡第二次出生,所以他的名字在古
希臘語也是「出生 2 次的人」的意思。宙斯將嬰兒戴奧尼索斯交給荷米斯,荷米斯帶他躲到 Athamas 國王和塞 墨
勒姊姊 Ino 皇后的內宮,將她扮作女孩,以避開赫拉對他的加害。
2. Zeus and Ganymedes 宙斯劫掠伽倪墨得斯伽倪墨得斯(Ganymedes)是特洛伊國王特羅斯之子,年少貌美,因此受到
眾神之王宙斯的喜愛,將他帶到天上成為宙斯的情人,並代替青春女神赫柏為諸神斟酒。較晚期的神話說宙斯變成
巨鷹把伽倪墨得斯從伊達山上劫走;之後宙斯為了撫慰其父特羅斯,送給後者 一對神馬。在天文學上 ,木衛三
(Ganymede) 和小行星 1036(Ganymed)的拉丁名來自伽倪墨得斯,而寶瓶座的命名典故也來自伽倪墨得斯(寶瓶
座被說成是伽倪墨得斯持瓶倒酒的形象,而天鷹座則是劫走伽倪墨得斯的巨鷹)

3. Delphi 德爾斐 古希臘人認為,德爾菲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臍」
。「地球的肚臍」 典故:宙斯為了確定大地
之母的中心 the centre of "Grandmother Earth"在哪裡,從地球的兩極放出兩隻神鷹相對而飛。兩隻鷹在德爾菲相會,宙
斯斷定 這裡是大地的中心,於是將一塊圓形石頭放在德爾菲,作為標誌。如今這塊 石頭就珍藏在德爾菲博物館裡。
4. 阿波羅的神諭 德爾斐聖地的神話來源值得一書,據說這是他本人繼創建了提洛(Delos,阿波羅出生的地方) 的神
廟之後一手創辦的。當他來到德爾斐的時候,這裡由一條巨龍「皮同」Python 看守, 它是蓋婭(Ge, 大地)所生,
守護著一個屬於忒彌斯的神諭。阿波羅希望用自己的神諭來指導人們,因而用弓射殺了皮同,將聖地取而代之。 在
這裡神的話語通過皮媞亞(Pythia,德爾斐的女預言者)下達到 凡人。這個女祭司傳統上是一個未受過㔁育的年輕
處女(後期演變 成了一個老年婦女,但仍著少女的服飾)
,她坐在一個三腳架上, 這個架子支在產生神諭的溝壑
(Adyton)中,下面就是產生天然氣的裂縫。皮提婭手持著一個「phiale」
(用於澆祭用的扁盤子)以 及一支月桂(阿
波羅的神樹)
。 對神諭的諮詢最初是年度性的,在德爾斐曆的 Bysius 這個月 (西曆二月至三月之間)的第七天開始
舉辦阿波羅節。隨後演變成 一年內(傳說中)阿波羅在當地居住的九個月中每個月的七號都舉行儀式,這天起名
為 polyphthoos(許多問題的日子)。 在問詢前有一些儀式需要履行,它們由女預言者在兩個祭司的配合下完成。後
者終生服務於神廟,下麵轄有五個操持儀式的 hosioi (神聖的人)以及兩個男預言者,其中一個輔佐皮提婭,將她
的預言翻譯成常人所能理解的語言。神的語言通常被轉譯成韻文,採用六音步詩行(hexameter)
。 每年,當阿波羅
離開的時候自然沒有神諭,這造成每年神諭重開的時候總是有無數的信徒等候。因此神廟的祭司有權安排參加儀式
的 優先權(Προµαντεία / promanteia)
。參加者先向神獻上適當的禮物,然後由祭司向一頭山羊身上潑上一些冷水,如
果它不因此而戰慄則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儀式將不會進行;而如果朝拜者被接受,山羊將被進獻,而他可以進入神
殿向女預言者提出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被回答與否就取決於神的旨意了。
5. 狄俄尼索斯㔁派 在冬天的那幾個月,阿波羅會離開德爾斐聖地去往極北之地自我潔淨,因此在德爾斐他的位置就
被狄俄倪索斯所取代。後者 在冬天出現三個月,是帕爾納索斯山上一個教派儀式,生食的 (omophage)提阿德斯
(Thyades,可能等同於邁納德斯/ Maenads)的崇拜對象。在 Adyton 裡還有一個狄俄尼索斯的墓。 這個神的地位
由於他和阿波羅的關係而漸漸地得到改變,最初他要低於太陽神,但是後來,因為他對等神的身份而逐漸融入了阿 57
波羅的神性,二者變得不可分離。因此在德爾斐的聲名遠 播的同時,狄俄尼索斯㔁派也藉此獲得了泛希臘的信仰。

薩洛尼加 : 希臘北部馬奇頓 Makedhonia 省首府 Salonica、拜占庭帝國時期與現代希臘的第二大城市。1997 年獲選歐盟國


家「歐洲文化之都」(EU City of Culture)。

★白塔( Lefkos Pyrgos):薩羅尼加灣岸邊公園內的白色高塔,是薩羅尼加的標誌與最具代表性之建物,可登上這建於 15


世紀之 31m 高塔俯瞰港灣風景。

★古希臘暨古羅馬市民廣場( The Greek Agora & Roman Forum ):1970 年代開始挖掘的考古遺跡,持續出土之中比較顯著的


是古劇場( Odeum )與古希臘柱廊( Stoa )。
早餐:
晚餐:
旅館 : Vergina Hotel, Thessaloniki 58

第 13 天( 0528, Mon ) 美帖甌拉 Meteora 懸空岩頂修道院

美帖甌拉 : 「懸在半空中」Suspended in the air 或「天空中的岩石」 Rocks in the air 之意,三千萬年前海水退縮露出陸地,


帶走表層沙土後留下許多約 300m 高巨大石柱,14 世紀多座◎修道院建造於峭立巨岩上,方圓 25km 之範圍懸浮 於 半 空 中
宛如自凡塵俗世脫穎而出。1988 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為世界遺產。
早餐:
晚餐:
旅館 : Hotel Kaikis or Farissi Hotel , Kalambaka , Greece

第 14 天( 0529, Tue ) 德耳菲 Delphi 奧林匹亞 Olymbia


59
60

德耳菲 : 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中當作世界的中心( Omphartos,意為肚臍 )神諭之地。位於帕納索斯 Parnassos 山丘上,得天


獨厚的地理形勢和美麗景觀無任何一處古希臘遺跡得以相比!西元前 1600~1100 年間的邁錫尼文明晚期,一開始是崇拜大
地母神蓋亞( Gaea )之神壇,其子皮頓 Python (巨蟒)為其護衛。 因受啟示會被 Leto ( 在宙斯與波塞頓保衛下於提洛斯島生
下阿波羅 Apollo 與阿提密斯 Artemis 之母親 )之子殺害,果不其然出生三天之阿波羅以黃金之箭射殺了皮頓;阿波羅為安
撫蓋亞, 將皮頓安葬於此肚臍之石,並舉辦皮底雅 Pythia (傳遞神諭之女祭司 )祭典。後改奉正義女神( Themis )、農神
( Demeter )、海神( Poseidon),最後由太陽神阿波羅取代,到了西元前第四世紀全盛時期◎ 阿波羅神殿是祭司宣達神諭最受
尊崇之聖殿。西元前 405 年於 Aegospotami 戰役,斯巴達擊敗雅典稱帝, 設有斯巴達紀念館、斯巴達統帥阿戈斯等 37 尊
將領及眾神之銅像、朝聖之路、以斯菲尼雅人黃金寶庫、雅典馬拉松戰役勝利寶庫( 這些只是遺址 )。1987 年獲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61

奧林匹亞 :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發祥地,自西元前 11 世紀當時的地區性運動競賽逐漸發展到西元前八、九世紀時的古希


臘各國參與之四年一度宗教祭祀宙斯的盛會; 歷史上正式紀載世西元前 776 年。393 年由於羅馬皇帝頒佈禁止異教之祭
典,而始這延續 1200 年的競技正式落幕。於伯羅奔尼( 希臘文:Πελοπόννησος,拉丁文:Pelopónnisos, Peloponnisos )半島塵
土中消聲匿跡數百年後,直到 18 世紀後半被英國 Chandler 發現遺址,於 19 世紀後半被德國 Curtius 挖掘才重見天日。 於
19 世紀末之 1896 年,在法國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伯爵之倡議下,在雅典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現今奧運聖
火也是要到奧林匹亞遺跡點火後,再運送到達該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198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指定奧林
匹亞的古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宙斯神殿( Temple of Zeus ):西元前五世紀建造的偉大建築,64 x 27.6m,13 x 6 根圓柱,規模不輸雅典衛城上巴特農神殿,
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現奧運聖火即是到這祭壇引燃。神殿四周豎立著紀元前五世紀前半由 Paionios 所雕之勝
利女神尼基神像,這是與雅典聯手對抗斯巴達之美西里亞人 Messenia 為紀念與斯巴達和談之獻祭品。
★希拉神殿( Temple of Hera ):最早建於西元前 7 世紀,整體只是露天的祭壇,西元前 6 世紀再增建後,成為奧林匹亞留
存迄今最完整的多利克神殿建築古蹟。為奧運聖火點燃地點。
◎競技場( Stadium ):跑道約 200m 長是最具有體育、競技型狀的遺跡,可容三萬餘觀眾臨場觀賽。南邊是如同早年名片「賓
漢」(Ben Hur )電影描述主角卻爾登˙希斯頓( Charlton Heston )疾駕馬車奪命競賽的跑馬場( Hippodrome )。 62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Olympic Village Hotel, Ancient Olympia, Greece

第 15 天 ( 0530, Wed ) 科林斯 Corinth 克里特島 Kriti

科林斯 Corinth: 連接薩羅尼克灣與科林斯( Korith )灣是愛琴海群島通往愛奧尼亞海 Ionian Sea 群島及義大利的捷徑,自古是


貿易及戰備重要航道也是雅典通往伯羅奔尼薩半島的大門。※ 運河 Corinth Canal 興建於 1881~93 年,打通了愛琴海與地
中海之地狹,高 80m,寬 24 m 的 6.3 km 狹長水道,必須以小船牽引大船通過,然而隨著超大郵輪的出現,科林斯運河逐
漸喪失其重要性,不過其兩邊筆直切割、形狀工整的懸崖景象依舊非常壯觀。
63

克里特島 Crete ( Kriti ) : 位於地中海與愛琴海交界處、希臘與埃及之間的克里特島,為希臘的第一大島。地處近東、希臘


與埃及的航運中繼站而繁榮,歐洲文明( 公元前 2700~1420 年米諾斯( 或譯為邁諾安) Minoan 文明) 最早發源地。歷經古希
臘、羅馬( 146 BC~ )、拜占庭統治( 395~1543,國都位於拜占庭,後稱君士坦丁堡 ),824 年被波斯佔領,1204 年第四次十
字軍東征時被威尼斯佔領,與法蘭克人瓜分希臘,50 年後位於小亞細亞 Nicaea 城邦之 Paleologoi 攻下君士坦丁堡及希臘,
重振拜占庭帝國。 1453~1669 年由鄂圖曼占領,1821 年在希臘大主教支持下,攻佔雅典,1827 年土耳其艦隊於 Navarino
海戰, 遭盟軍擊敗,歐洲列強強勢介入為期十年之希臘獨立戰爭,直到 1898 年土耳其撤離。 克里特島 1913 年加入希臘,
成為希臘之一員。西元前 7000~3000 年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定居,距希臘本土島最遙遠的大島,也是希臘本土外唯一最足
以自給自足的農、漁業島嶼( 其岩岸洞穴早期也是嬉皮之天堂),近代發達旅遊業挹注使經濟更蓬勃興盛;既然是世界最
美之島嶼與度假天堂,當然也有美如畫之海灘。
64

克里特王宮遺址,傳說中的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迷宮般之複雜
65

從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看,希臘古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而希臘古文化主要來自以愛琴海 Aegean Sea 為中心的愛琴海


文明,因此愛琴海文明是歐洲最早發展的文明。這個文明包括發源於克里特島 Crete 的邁諾安 Minoan 文明與發源於伯羅奔
尼撒 Peloponnese 半島的邁錫尼 Mycenaean 文明。從古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愛琴海文明就是古希臘的史前文明,接著就
是神話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早在西元前二十五世紀時,克里特島的居民就已經創造了青銅石材並用的文化,
靠著對外貿易在西元前 2000 年進入了繁榮時期,並以克諾索斯〔Knossos〕為首都建立起強大的商業王國。傳說中,克
里特島上曾經出現一位很卓越名為「邁諾斯 Minos」的國王,因此考古學家( 1899 年英國之伊文斯基 Sir Arthur John Evans 於
Iraklion 南方之 Kephala 考古發掘之克里特王宮遺址 )便稱他統治的王國存在時所展現的文明為「邁諾安文明」。
邁(米)諾斯 Minos : 這神話中宙斯與歐羅巴之私生子,歐羅巴被元配天后赫拉排擠與迫害而躲至克里島;並與郡王阿斯特
瑞厄斯結婚;而邁(米)諾斯 Minos 成為養子。後擁有智慧與公正之 Minos 繼承王位,成為冥國之判官。Minos 娶了帕西法厄
為妻;但得罪了海神波塞頓;海神藉神力使帕西法厄 Pasiphae 愛上神牛而生下人身牛頭之妖怪 Minotaur,這妖怪被邁(米)
諾斯關入達羅斯 Daedalus 所設計之迷宮。之後雅典人刺殺了邁(米)諾斯另一王子,而邁(米)諾斯向生父宙斯求援,向雅典
與 Magara 進攻,宙斯並對雅典下了瘟疫之魔咒;雅典投降條件之一,每年須向米諾陶洛斯奉獻七對童男童女。於第三次
獻祭時,雅典王子厄休斯 Theseus 自願充當犧牲品,藉助公主艾莉阿德涅 Ariadne 之線團與魔劍他伺機於深夜在迷宮殺死
了妖怪,為民除害。但回程時卻將公主棄置於孤島。 在歸航時忘了將象徵死亡的黑帆換成與父親約定之白帆, 他的父親
雅典國王愛琴 Aegeus 在岸上見到黑帆, 以為兒子死了, 傷心地跳海自盡。 後人為紀念他便將這蔚藍的海命名為愛琴海
(Aegean Sea).
邁諾安文明
儘管克里特島的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但是邁諾安文明與埃及文明卻有很大的差異。前者以宮殿為中心,後者以陵寢為
特色。英國之伊文斯基 Sir Arthur John Evans 考古學家於十九世紀末( 脫離土耳其之自治時期)在克諾索斯歷經 35 年發掘出
一個大規模的皇宮遺址,並稱之為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
。當然更早於 1878 年已有克里特之 Minos Kalokairinos
發現部分遺址,德國人 Heinrich Schliemann 亦曾企圖進行挖掘考古,而因土耳其地主反對未果。 其面積為 170 x 180 m,中
央為 50 x 25 m 之中庭;複雜之格局有若迷宮。 這個皇宮加上周圍的城鎮 Mallia, Phaistos 以及它的公共設施,卻是後來希
臘城邦〔Polis〕的前身。
66

新石器至青銅時期之遺址,克諾索斯皇宮建築物上都塗了亮麗的色彩,覲見廳以鷹頭蛇尾獅身 Griffin 為圖騰,並且有很多


裝飾壁畫,為居住環境提供舒適的氣氛。這些壁畫的主題大多是來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魚、海豚等,這充分
顯現邁諾安藝術中充滿律動和歡愉的氣質。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邁諾安執蛇女神》﹝Minoan Snake Goddess﹞。
這件以彩繪裝飾的陶塑人像,在造形上,她雙手自由伸展,身著華麗的長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從藝術形式來看,她
身上的線條不再追求埃及的嚴肅性與次序性,卻傾向於比較活潑輕鬆的表現,她面部的表情也因此流露出一種天真喜悅
的感覺。使用之文字採用埃及象形文字之經書體 Cretan hieroglyphs (克里特人象形文字大約有 137 個,看上去像動植物、人
體、武器和船隻等形像,據認為克里特人使用這些文字直到公元前 1700 年。後來米諾斯人逐漸將這些象形文字發展成線
形文字 A,在語言學上使用至公元前 1450 年。這種線形文字 A 包括一些數字,大約 200 個字形和 70 多個發音元素,使其
與我們今天使用的語言有些相似,線形文字 A 被視為歐洲大陸最古老的文字系統和文明。他們在文字上的先進與他們的
生活方式相輔相成,他們不僅有各種儀式,而且與動物和諧共存。然而,大自然最終毀滅了他們。公元前 1627~1600 年之
間,在現在的聖托裏尼發生了巨大的火山噴發,或許是一萬年來最大的一次,被稱為"晚青銅器時期火山爆發"( Late Bronze
Age Eruption );故使線形文字 A 至今仍未被解讀。
邁諾安文明沒有連貫的發展,他們的出現與 15 世紀中葉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許是因為曾經遭遇到-1780 之地震與-1628 年
之火山,使邁諾斯王國受創倒地不起,雖然於-1490 最後被強大與好戰的邁錫尼人 Mycenae 征服,-1370 年遭到再度破壞,
但卻因為邁錫尼藝術的繼承與普及,而使得邁諾安文明得以傳播到其他地區。
如果說歐洲最早的古文明被這場火山爆發所摧毀,但他們的語言卻倖存下來。當更加好戰的邁錫尼人控制了過去的米諾
斯人帝國後,他們將線形文字 A 進化成他們自己的線形文字 B(Linear B)
,最早的希臘文字系統,並逐漸發展成古希臘語
言,這種語言將古希臘的民主、科學推理、戲劇和哲學最終推向全世界。
邁錫尼文明 ( 2000~1100BC ): 代表希臘古文明之開創者 - 愛琴文明
邁錫尼人 Mycenaean 在西元前 1600~1100 年群居在希臘伯羅奔尼撒 Peloponnese 半島的東南岸,它是荷馬史詩傳說中亞細
亞人的都城,由珀耳修斯所建,在特洛伊戰爭時期由阿伽門農 Agamannon 所統治 。與邁諾安文化極為相近。但自從 1870
年德國富商著名考古學家舒萊曼 Heinrich Schliemann 在邁錫尼(古希臘語 Μυκῆναι,拉丁文 Mycenae)進行破壞性之挖掘地下九
層遺址,發現了巨大的宮殿堡壘,並有金器與用具等,證實了荷馬史詩伊利亞德〔Iliad〕中所記載的故事,因此才確定邁
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部落的後代。
67

左圖 : artist Russell Vapors; Heinrich Schliemann; Sophia Schliemann wearing treasures claimed to have been worn by Helen of Troy; the
Mask of Agamemnon (found by Schliemann); “Priam’s Treasure,” also found by Schliemann; and the dig site at Hisarlik.
經過這次發掘,呈現於世人面前的是青銅器晚期宏偉的邁錫尼文明遺跡,包括邁錫尼衛城 Mycenae Acropolis 和泰利安城堡
Tiryns Castle,它們估計約建於西元前 1400 年左右。由於邁諾安建築太過自由開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牆設施的防禦能力
降低,因此邁錫尼文明在建築部分便以堅固城壁的堡壘,以及可兼做王宮為第一功能。邁錫尼衛城的入口是著名的獅子
門〔Lion Gate〕

在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中,有一坐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進入這座寶庫要先走過一條壯觀
和長達 40 公尺的石頭走廊前進,來到了一個由兩片巨石板鋪成的門楣,經過了這道門,就會進入了一個很特別的洞窟。
洞窟的設計是一個呈蜂窩型﹝beehive﹞圓頂的石頭建築,但是整個蜂窩建築沒有用上一塊小石或水泥接合,由此可見那
西元前十六世紀邁錫尼時代高超的建築技術。舒萊曼本以為這座寶庫是邁錫尼國王阿卡曼農﹝Agamannon﹞王的古墓,所
以又把這黑暗堅固的石墓叫做阿卡曼農墓。

阿卡曼農王就是荷馬史詩裏討伐特洛依國﹝Trojan War﹞的幕後英雄。這座特殊石墓是邁錫尼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而且是
較早期的皇族墓地。位於邁錫尼南方 17 公里之外有一座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 ,據荷馬記載是希臘英雄赫考利斯
〔Herculcs〕生之地。泰利安城堡有堅厚城牆,顯示其禦敵的功能,其中一段更建有一條長長的走廊,由兩邊石牆往上堆
砌,至頂端呈拱形接口,每一塊大石都有數噸之重,石與石之間沒有石灰來補接,只以小塊石頭和泥巴來填補接縫的空
間。雕刻方面則有在邁錫尼出土的《黃金面具》﹝Golden Mask﹞,舒萊曼根據漂亮的鬍鬚,高高的鼻梁等特徵,推斷他
就是阿卡曼農﹝Agamannon﹞的面具。這個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動的容貌,也可看出其製作的精緻手藝。愛琴海文化在
繪畫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後來漸漸轉成抽象圖案,以至以簡化的人類或動物為主的圖式。這個文化後來被北方多
利安人﹝Dorians﹞入侵,便告結束了。簡而言之,邁錫尼文明是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
伊特魯里亞文明
西元前 1200 年,有一群人從原來居住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地區的利底亞﹝Lydia﹞,遷移到義大利北部佛羅倫斯與羅
馬之間塔斯卡尼﹝Tuscany﹞地區,建立了伊特魯里亞文明,並在後來被稱為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s﹞。之後,他們繼續 68
向內陸擴張到翁布里亞﹝Umbria﹞地區,向北方伸展進入肥沃的波河﹝River Po﹞地區,向南方遠達那不勒斯﹝Neapolis﹞。
西元前八世紀中期, 古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島殖民,當他們在向北方擴張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當時還處於鐵
器時代的文明。伊特魯里亞人與古希臘人遭遇之後便靠著金屬出口貿易而步上繁榮之道;由於貿易大開的緣故,因此風
行地中海世界的希臘文化便源源不絕地輸入。即便是如此,伊特魯里亞人仍然不忘結合他們原來的鐵器文化傳統,創造
出一種新的融合古希臘文化與義大利本土傳統的伊特魯里亞文化,也向歷史表現他們是一個典雅而又極具創造力的民
族。
伊特魯里亞人善於開發水利,發展農業,還掌握了高超的冶金技術,因此製作的金銀首飾、銅鏡及日常生活用具暢
銷各地。他們又熱愛生活、思想自由的特別人群,躺著用餐是他們享受生活的最好例證。由於伊特魯里亞文化深受希臘
文明的影響,對後來的羅馬文明有著極大的催化作用,甚至影響到後來整個西方文明。例如很多人認為是羅馬人發明的
羅馬數字,其實是源自於這個文化。
即使義大利南方於西元前八世紀中期之後被希臘人所殖民,伊特魯里亞人還是一個主要支配義大利半島的民族,直
到西元前 510 年,在他們統治下的羅馬人興起、反過來支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從此之後伊特魯里亞人便失去了政治上
的自主性,文化與藝術表現也逐漸被融入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文化。到了西元前 200 年伊特魯里亞文明就完全消失了。
西元前七世紀時,伊特魯里亞人在義大利中部跟北部用石頭建很多大的建築物,包括巨墳與神廟。他們從希臘人跟腓尼
基人﹝Phoenicians,後來又稱迦太基人﹞學習用石頭建造神廟,但是這些神廟目前都已經不存在了。就其原因,或許是除
了石頭之外也使用木頭跟黏土建造這些神廟,所以時間一久就崩塌了;也或許是因為伊特魯里亞後來被羅馬人征服,把
這些神廟摧毀了。伊特魯里亞人相信人在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因此伊特魯里亞文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藝術是墳墓建
築,以及其中的繪畫、浮雕與雕鑿過的石棺,這些藝術成就並於西元前六世紀時達到巔峰。在波河與泰伯河 River Tiber 之
間,共有十二個伊特魯里亞古城被發掘,出土的文物有雕像、陶器、金飾品和銅器。離羅馬北邊不遠的塔克尼亞 Tarquinia
及切爾韋泰里 Cerveteri 出現墳墓群落,切爾韋泰里的古名為卡厄瑞 Caere,在這兩地墓中保存了很多伊特魯里亞的壁畫。
由於希臘本土沒有類似的作品留下來,因此這些壁畫具有雙層意義,其一是伊特魯里亞的成就,其二是反映希臘的浮雕
藝術。
伊特魯里亞的墳墓造型有兩種:第一種是以大石塊建造圓形的底層以及覆蓋於上的拱頂,然後整個再用土覆蓋成饅頭形
狀。第二種是根據伊特魯里亞的住宅型式,往地下挖一個四角形的底層,以建造一個地底下的大廳。這種墳墓的屋頂是
平的,大廳裡放置所有活人住宅應有的擺設,以供死者往生之後還能繼續享用。有些墳墓大廳甚至還建造了樑柱,樑柱
與四面牆壁上裝飾了繪畫和浮雕,解說在死後的世界要如何使用日常物品的場景。除了這些場景之外,也可以看到關於
宴會、侍從、神話的場景以及喪葬的宗教儀式。這些場景都十分強調歡樂的感覺,代表著另一邊的生活也是愉悅的。例
如在塔克尼亞一座名為母獅之墓﹝Tomb of the Lionesses﹞內的壁畫《樂師與舞者》﹝Musicians and Dancers﹞。

伊特魯里亞 Etruscan 的神殿令人想起希臘神殿,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延續了很久,後來並且影響了羅馬


神殿。它給人的一般印象是一個低且堅實的建築物,和希臘神殿的優美特質不盡相同。伊特魯里亞神殿基本上有一個四
角形的地基,建築物分為兩個部分。有柱子的入口或前殿﹝Pronao﹞,是由兩列各四根柱子構成,柱列上面有三角楣;另
外一部份,位於前殿的後面是間正廳﹝cella﹞。正廳又分為三個房間,分別祭杞天神朱彼特﹝Jupiter ,希臘名 Zeus﹞、
天后朱諾﹝Juno,希臘名 Hera﹞和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希臘名 Athena﹞。 伊特魯里亞人的神殿是羅馬神殿的基礎。 69
伊特魯里亞人經常使用鑄造技術製作青銅塑像,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收藏在羅馬卡比托山博物館的《母狼》
﹝She-Wolf﹞。母狼下面有兩個正在吸奶的嬰兒,羅慕勒斯 Romulus 和雷姆斯 Remus,相傳他們是羅馬的創立者。這兩個
嬰兒塑像並不是伊特魯里亞時期的作品,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添加上去的。除了青銅雕刻外,石棺與骨灰盆上也經常刻
上雕像,以紀念其中的往生者。在羅馬國立朱利亞博物館,有一件在切爾韋泰里出土,用赤色陶土塑造的《棺墓》
﹝Sarcophagus﹞,上面有一個長鬍子男人與他可愛配偶,一起躺在床上分享一杯酒,他們微笑地穿越永恒。

從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古希臘文明可分為四個時期,即史前時期﹝Prehistory period,約 3000 ~ 1100 B.C.﹞、神話時期


﹝mythology period,約 1100 ~ 500 B.C.﹞、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約 500 ~ 429 B.C.﹞、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約
330 ~ 30 B.C.﹞。由於前面一講所敘述的愛琴海文明就是屬於史前時期的文明,因此這一講就從神話時期開始。在西元前
十二世紀左右,邁錫尼衛城遭到北方的多利安人﹝Dorian﹞侵佔,而陷入長達三百年的黑暗時期﹝Dark age,約 1100 ~ 800
B.C.﹞。接著就來到了希臘城邦一個個興起的古樸時期﹝Archaic period,約 800 ~ 500 B.C.﹞,這時期總共有 139 座殖民城
邦建立,並與埃及、巴比倫建立商貿交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因為有許多希臘神話是在這兩個時代產生,
所以後來又把黑暗時期與古樸時期合稱為神話時期。
在公元前五世紀,斯巴達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擊敗了雅典人之後,他們一度成為權霸一方的強國。但好景不長,公元
前 371 年,斯巴達人被城市國家底比斯 Thebes 擊敗,從此而敗落。所幸的是,斯巴達人居住的摩尼半島有泰格托斯山為
屏障,數百年來使他們不斷擊退來自底比斯人、奧特曼人、埃及人等來犯者,維護自己的領土安全。他們後來以摩尼人
為世人所知,好斗的習性使他們不僅在沿海陸地,同時也在海上打劫搶掠,他們殘酷無情的名聲令統治者情願避而遠之。
自從希臘各個城邦開始興起時,各地都有一股想要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的強烈念頭,在這種泛希臘﹝Pan-Hellenic﹞思
潮下,有兩個神顯得特別的重要,第一個是位於希臘西南部奧林匹亞 Olympia 的宙斯 Zeus 神,祂是諸神之父,很受到大
家共同之尊敬。因為這原因,從西元前 776 年開始,每隔四年各城邦就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競技大會。競技期間,城邦
之間的各種紛爭必須暫時停止,轉而在競技場上力拼,以換取來自於宙斯之榮耀。自此之後三個世紀,在奧林匹亞出現
了一組建築,包括了體育場、寶庫、宙斯神廟與宙斯的妻子希拉 Hera 的神廟。
第二個則是在德耳菲 Delphi 地方的阿波羅 Apollo 神,祂的神諭〔oracle〕對於希臘人有極大的影響。人們若能聽從祂的神
諭,體會其中的忠告,都可平息很多紛爭。神諭也指引希臘人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因此後來德耳菲出現了著名的阿波羅
神廟組群。
古希臘藝術的特質
古希臘藝術除了受地理環境差異的影響外,希臘人又具有創造精神的天性,個性活潑開放,喜歡追求自由自在,崇
尚運動,而且富於民主思想,因此在藝術表現上呈現出充滿健康、自然、樂觀、優雅的特質,而有別於近東藝術那種超
自然的、宗教的神祕感。在同一個時代,近東藝術中,作者只是一個奉命行事去完成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他在作品中既
缺乏個人創意也不留名,可是到了希臘古典時代,個人地位提昇,藝術工作者逐漸受到重視,並且在作品上留有名字。
希臘人崇拜神祇,認為神的性格和凡人一樣,因此將諸神人格化,他們創造了邱比特、維納斯、阿波羅等許多著名的神
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經常被當成藝術創作的題材,並對後來西方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希臘人具有唯美、唯善
的觀點,處處追求完美,包括對於人體的看法以及生活的方式;因而創作出許多生動的藝術作品。從建築、雕刻及繪畫
各方面來看,這些作品隨著時日之進展,由厚重、粗略、生硬而日趨輕巧、精細與生動。
古希臘的建築
當古希臘到了古樸時期,希臘文化就開始從黑暗時期中逐漸復甦。由於希臘人相信希臘神話中以宙斯為中心,居住在奧
林匹斯山中的眾神是一群具有人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築物來保護祂們,於是選擇了麥錫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為
建築樣本;因此在神話時期,主要的建築都屬於神殿。加上,希臘並沒有像埃及沙漠那般廣闊之地區,也沒有高大之山
脈及廣暢之河流,相反的,卻有一些山崖峽谷成為各個城邦之界,而一些可耕地則分散在這些山脊之間。就是在這種相
當活潑之自然景觀中,希臘神廟平地而起,藉此表達和自然界相抗衡的希臘建築之中心思想。
神殿的基本結構包括了柱頂楣構﹝Entablature﹞、圓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頂楣構又分
為橫飾帶﹝Frieze﹞與楣樑﹝Architrave﹞兩部分;橫飾帶則有飛簷﹝Cornice﹞三槽線飾帶﹝Triglyph﹞與排檔間飾﹝Metope﹞
兩種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裝飾。柱頂楣構以上的山形墻﹝pediment﹞是古希臘建築特色之一,其作用係將屋頂之重量 70
放於直立之石柱上。它的形狀是個等邊三角形,並且以下面的那條水平飛簷﹝Cornice﹞,上面兩條傾斜簷口為框,中間部
分多飾以浮雕。
希臘神殿的柱式﹝Order﹞是西洋古典建築的精髓之一。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所謂的柱式指的並不是特定柱子的特殊造型
而已,而是一種兼具美學與構造的整體系統。就如同柱式的英文 Order 這字一樣,它也代表著建築中的一種秩序。一般而
言,一根柱子區分為柱頭﹝capital﹞、柱身﹝shaft﹞與柱基﹝base﹞三個部位。每一種柱式不僅有其特殊的形式與裝飾,
柱子直徑亦為建構建築物的基本模距。整棟建築之柱高、柱距乃至於整棟建築的規模都與這個基本模距形成一定的比例。
西元前五世紀的早期,城市戴神節的戲劇比賽開始是在雅典衛城南側的山坡下一座戴神殿旁的露天場地舉行,觀眾
則在山坡上或四周的平地上觀賞,或坐或立。這塊露天場地在當時被稱為舞蹈場﹝orchestra﹞,附近的山坡就變成天然的
觀眾區﹝theatron﹞,這樣的安排結果造成了戴奧尼索斯劇場﹝Theater of Dionysus﹞發展的雛型。到了西元前五至四世紀間
逐漸完成一個相當的規模,整個劇場以石塊舖造,形成可容納一萬四千人呈半圓形的觀眾席,而觀眾席圍繞的圓形舞蹈
場,其直徑約六十五呎。舞蹈場中央有一座祭壇﹝thymele﹞。
古希臘人發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與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種基本柱
式。在這之後,羅馬人又發展出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羅馬多利克柱式﹝Roman Doric Order﹞與羅馬複合柱式﹝Roman
Composite Order﹞。文藝復興以後的建築師都根據這六種古典的柱式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柱式,形成西方建築中最具特色
之處。因此凡是支撐、門廊、門框、窗框、傢俱、燈具或者是純裝飾若運用柱式的設計,西洋味就自然顯露出來。
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
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盛行於希臘本土及西西里島,是希臘古典三柱式中最早出現者,西元前七世紀就已流傳。這
種柱式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從木構架演變而來,有人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發明。一座多利克式神朝可以
說是一個極端人工化的產品,由於它所呈現的準確角度和幾何造型,倒像是是一個巨大的抽象物體,甚至是一個來自人
體的隱喻。多利克式建築通 常 建 在 三 級 臺 階 上 , 柱 頭 沒 有 裝 飾 , 特色是造型樸實無華、沉穩雄壯,正面多為六根圓
柱子。柱 身 上 粗 下 細,以 修 正 近 大 遠 小 的 視 線 錯 覺;而 柱子只有柱頭與柱身,沒有柱基。柱頭極為單純是一塊方形
頂板,柱身有二十個凹槽﹝flute﹞,微凸略呈瓶狀,柱頭上方再上去則是楣樑與飾以豎條紋的橫飾帶。建造於雅典衛城
﹝Acropolis of Athens﹞上的巴特農神殿﹝Parthenon﹞是希臘本土最大的多利克式神殿。其周圍是由縱邊八根、橫邊十七根的
列柱構成,整體比例在協調中帶有輕快的節奏感。至於在希臘本土以外著名的多利克式神殿有西元前六世紀建於義大利
帕埃斯圖姆﹝Paestum﹞古城的希拉女神廟 ﹝Temple of Hera I﹞,希拉女神是一位保護航海家的女神。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是希臘建築的第二個系統,發明於西元前六世紀,盛行於愛琴海島上以及小亞細亞之海岸線
地區。若與多利克柱式相較,愛奧尼亞柱式是比較精緻,比較有裝飾性的,但也比較女性化。它的的柱子本身較為修長,
柱身上有二十四條凹槽﹝Flute﹞,而且是立於一個有線腳的柱基之上,這些凹槽並非像多利克柱式那樣的尖銳,在頂部的
地方也用線腳將凹槽連在一起。愛奧尼亞柱式也不同於多利克柱式純為一種抽象之物,它的柱頭擁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
﹝volute﹞,很明顯是從自然界的羊角、貝類如鸚鵡螺得到靈感。這兩個卷渦將柱子之承載能力沿著楣樑展開,使纖細的
柱子得以在視覺上與楣樑以上的重量得到平衡。愛奧尼亞柱式楣樑﹝Architrave﹞上邊之橫飾帶﹝Frieze﹞通常有水平浮雕
而無三槽線飾帶﹝Triglyph﹞與排欓間飾﹝Metope﹞之分,以加重水平之視覺效果,這整個感覺和多利克柱式之強調垂直是
很不相同的。早期的愛奧尼亞神廟經常建在靠近水邊的地方,剛好與突兀於地平線上之多利克式神廟相反。
最早之愛奧尼亞式的神廟是在西元前 560~550 年間,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建於土耳其艾菲索斯﹝Ephesus﹞的阿特密
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Artemis 是希臘文的狩獵之神,到了羅馬時代就稱為黛安納﹝Diana﹞。除了阿特密斯神廟之
外,像雅典之雅典娜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 與艾瑞克提恩﹝Erechtheum﹞神廟也是著名的愛奧尼亞式的神
廟。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是希臘古典建築的第三個系統,西元前五世紀由建築師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發明於科
林斯﹝Corinth﹞,此亦為其名稱之由來。嚴格的說,科林斯式的柱頭是從愛奧尼亞式柱頭演變而來的。愛奧尼亞式柱頭原
先只是為了正面而設計,並沒有考慮要從任何方向來觀看;然而科林斯柱式卻以圍繞芼茛葉﹝acanthus﹞的方式來表現柱
頭,使它能夠從各個方向被欣賞。 71

爵床科之 Acanthus mollis (俗稱 Big Spinach, Bearsfoot , Oyster Plant )葉薊
Acanthus 仙女 : 阿波羅想遺棄她,而被她抓傷了他的臉。為了報仇把她變成一株帶刺的植物
因此,科林斯柱式特殊的地方並非在於構造上之方便性,而是在於其裝飾性的效果。最早的例子是位於巴塞﹝Bassae﹞地
方阿波羅神廟中的一根獨立柱子,據說發明者的創作感靈乃是一個外覆芼茛葉的奉獻籃。與多利克柱式的抽象特質、愛
奧尼亞柱式的優美曲線相比,科林斯柱式更顯得有機化與裝飾性。不過它並不是一個從自己獨自發展出來的系統,而是
交互的使用屬於多利克與愛奧尼亞柱式的元素,即使是芼茛葉在西元前五世紀也經常被使用於墓碑的裝飾上。或許是因
為科林斯柱式太過於虛飾,也或者是因為希臘人太過於保守,以致於科林斯柱式在希臘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反而到了
羅馬時期,被羅馬人加以大大的利用。羅馬人將希臘多利克柱式改良,去掉凹槽,加上柱基,成為托次坎柱式。又同時
採取愛奧尼亞柱式的渦卷與科林斯柱式的芼茛葉,加以結合成複合式的柱式了。
目前可以看到的科林斯式古希臘建築,首推位於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神殿﹝Temple of Zeus﹞。在希臘化時期,這座神廟是
希臘本土最大的建築物,也是希臘最古老的神殿。它開起建於西元前 515 年,但直到 129 年才由崇尚希臘藝術的羅馬皇
帝哈德良 Hadrian 興建完成,據說未毀壞前有 104 根壯觀的列柱。
前述三種古希臘建築柱式,不論是在西方或東方,至今仍然繼續被運用。美國國會大廈、台北市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以及及新竹獅頭山在日據時代所建的佛教廟宇等,都能看到這些希臘式之石柱。希臘神廟之內部均甚為狹小,僅有祭司
及領袖方能進入屋內,其餘參加群眾均在神廟前設有祭壇之廣場舉行敬拜儀式。神廟內沒有任何窗子,所以內部十分陰
暗,完全依靠從面向東方的門口所引進的光線照明,以達到製造神秘氣氛的效果。灰石與大理石是古希臘神廟的主要建
造材料,但是後者較為昂貴。希臘神廟在連接的地方是不用膠泥的,而是將石塊表面磨平,以增加接觸面積,並在連接
處內部加上金屬固定物等,使連接處不致於脫落。
古希臘之雕刻與繪畫
早期希臘雕刻受到埃及和近東各國的影響,直到黑暗時代﹝Dark age,約 1100 ~ 800 B.C.﹞過後,希臘人的雕刻開始建立自
己的風貌,展開蓬勃的發展,並對往後歐洲藝術產生極大的影響。
希臘的雕刻和建築,是互為一體的,例如神廟建築上的山形牆雕刻或浮雕飾帶、墓碑上的浮雕等等。除了和建築相結合
之外,獨立性的雕像也很可觀,其創作泉源來自「人體美」
,是歷史上裸體雕刻的創始。但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戰亂和人
為的破壞,大部份原作已所剩無幾,因此現在我們對希臘雕刻風貌的了解,主要靠文獻上的記載和羅馬時代的仿製品而
得知。 古希臘雕刻依其風格發展,可以分為可分為三個時期:古樸時期﹝Archaic period,約 800 ~ 500 B.C.﹞、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約 500 ~ 330 B.C.﹞與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約 330 ~ 30 B.C.﹞。這三個時期加上古希臘的繪畫,
內容將分成四個部份分別陳述。
第一部分:古樸時期的雕刻
當希臘人邁出黑暗時代的陰影後,他們開始製造實物大小的石頭雕塑。從埃及那裏,希臘人學會了製造大型石頭雕 72
像。當時很多希臘人在埃及當兵,所以他們有機會親眼見到埃及的雕像,並學到如何製造這些雕像。埃及人使用的其中
一個技巧是,為臉部使用一個三角形,並為頭髮使用兩個相對倒立的三角形,如《孟卡拉和他的王后》﹝Menkure and his Queen﹞
雕像。這樣,頭髮可以幫助支撐脖子,否則脖子可能會太細,而無法支撐頭部。埃及人使用的另一個雕刻技巧是讓其中
一隻腳稍稍在另一隻腳前面,這也是為了幫助雕像站立不倒。古樸時期的雕刻,宗教性極為濃厚,那時已有許多以青銅、
陶土為材料的小型雕像出現。到了西元前七世紀中葉,與真人大小近似的大型石雕像就發現很多,這些雕像大多是以年
輕人作為雕刻題材的立像。當時人物雕像受了埃及雕像「正面性法則」影響,都呈直立狀,給人一種生硬樸拙的感覺。
所謂「正面性法則」是以雕像的鼻尖和肚臍連成的線作左右對稱,不論坐姿、立姿都依照這原則,符合「死後再生」的
理念;這是觀念性的表現而不是實際觀察的結果。在埃及薩卡拉﹝Saqqara﹞出土的《書記官坐像》﹝Seated Scribe﹞,正
是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希臘這時期的男性雕像稱為 Kouros,女性則為 Kore,他們都展現拘謹的古樸式微笑。在服飾觀
點上,希臘人與埃及人不同,埃及雕像總是穿著衣服,希臘雕像總是不穿衣服的裸體,這是因為希臘人認為男人的身體
是神聖的,眾神喜歡目視他們。例如在米洛島﹝Milos﹞ 出土的一尊《青年立像》﹝Kouros﹞。

至於女性雕像卻穿著打褶的連身長衣,衣服上充滿色彩和裝飾,頭髮梳成兩條辮子,身體姿態也比男性雕像自然得多,
有時還伸出一隻手。譬如在雅典衛城出土的《穿披肩的少女》﹝Peplos Kore﹞。
西元前 460 年,有一件青銅雕刻《宙斯像》﹝Zeus,也有可能是海神 Poseidon﹞,他的身軀比真人更為高大,呈現穩固
平衡的運動姿勢。從他擲標槍的動作來看,雕像中蓄勢著待發的力量,眼前彷彿容不下任何事物。這種令人畏懼的氣勢,
除了表現神的特質與運動家的精神之外,還呈現了寫實的特質。由此可見,希臘雕刻在這時候逐漸由古樸時期進入古典
時期。
古典時期的雕刻
古典時期的雕刻擺脫了古樸時期生硬的風格,強調精確、均衡、安定等理性化的表現,呈現了具有寫實的生命力。當時
藝術家的地位提昇了,藝術工作者也逐漸受到重視,並且能在作品上留有自己的名字,因此後人得以知道當時雕刻家的
姓名。西元前五世紀時,以銅與大理石為主要雕刻材料的雕像普見於公眾場所和神廟等地方;在題材方面以,大多取自
於神話故事。這時期最著名的雕刻家首推菲狄亞斯﹝Phidias﹞。 到了西元前四世紀,人像雕刻演變成更加柔美,而且富
於表情,當時期其他著名的雕刻家以米隆﹝Myron﹞、波利克萊塔斯﹝Polyclitus﹞、普拉克希特利斯﹝Praxiteles﹞為代表。
菲狄亞斯 Phidias ( 480~430 BC )
大約西元前 437 年,菲狄亞斯﹝Phidias﹞在宙斯神殿委員會的要求下遊歷至奧林匹亞﹝Olympia﹞,在此雕刻出一件後來
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作品:
《奧林匹亞宙斯像》﹝Zeus of Olympia﹞。在這之前,他已經用黃金和象牙為巴特農
神殿創造了著名的《巴特農雅典娜》﹝Athena Parthenos﹞。由於他高超的成就,在他抵達奧林匹亞時,已經被認定是當時
最好的雕刻家,甚至被稱為「神的雕刻家」

73

在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百年紀念公園裏,有一尊由雕刻家拉基爾﹝ Alan LeQuire﹞所複製的《巴特農雅典娜》屹立在以


1:1 比例翻版的巴特農神廟內。拉基爾是納許維爾當地的居民,榮獲重任來製作這雕像。他以留存至今各項原雕的描述資
料為藍圖,花了 8 年時間,打造完成現代重製版的巨大雅典娜神像,在 1990 年 5 月 20 日公開揭幕。
米隆 Myron (472~440 BC )
米隆﹝Myron﹞是一位能大膽進行藝術革新的雕刻家,勇於探索和表現新而又難的雕刻技法,力圖使和諧壯麗與逼真生動
合二為一。他擅長以青銅為材料的雕塑,巧妙而準確地表現人體在運動中的正確姿態,塑成形神俱真的人物,這充分表
現在他的《擲鐵餅者》﹝Discobolus﹞中。米隆的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
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一種體育精神和力與美的集合就這樣展現在大家面前。由於米隆
的作品,具體呈現出最完美的人體造型和瞬間動態,因而將希臘雕刻帶入了古典風格的成熟期。
波利克萊塔斯 Polyclitus (450~420BC )
波利克萊塔斯﹝Polyclitus﹞一心追求人體最完美的表現法的理論,他認為人的頭與全身最均衡調和的比例應該是一比七;
並且歸納整理出了一本著作《規範》﹝Kanon﹞,在這本書裡,他將理論加以具體化,因為其內容表現了人體解剖學與人
體美學的典型,由此可以看出希臘人注重理性的特質。他有一件的著名的《持矛者》雕像﹝Doryphorus﹞,雕像的人體比
例表現出十分完美,成為後人追求理想化人體比例的標準。相對於菲狄亞斯被人稱為「神的雕刻家」
,波利克萊塔斯也被
人稱為「人的雕刻家」

普拉克希特利斯 Praxiteles ( 400~330 BC)
普拉克希特利斯﹝Praxiteles﹞是古典時期晚期的雕刻家,他追尋溫柔之美,所以常將男人柔性化,所雕刻的眾神雕像總是
失去其強壯性格。1877 年在奧林匹亞挖掘出握抱嬰兒酒神戴奧尼索司﹝Dionysus﹞的赫米斯雕像:
《赫米斯與嬰孩戴奧尼
索斯》﹝Hermes With the Infant Dionysus﹞,即展現此特徵。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留存於世的作品數量非常豐富,它們雖然繼續保有古典時期的傳統,注重寫實風格的人體,但也從古
典時期的理性、優雅轉為表情豐富的感性。更由於重視人類個體追求現世的存在與價值,作品也十分注重人物內心的動
靜與外在的表情,以反映對現實生活的關心與生命力。希臘化時期中最能具體表現男性身體的雕刻作品有以希臘神話為
題材的《勞孔群像》﹝Laocoon Group﹞以及以戰爭為題材的《垂死的高盧人》﹝Dying Gaul﹞。
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所稱《勞孔群像》是由三位來自於羅德島﹝Rhodes﹞的雕刻家所創造的,表現了特洛伊祭
司勞孔與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繞而死的情景。勞孔本為特洛伊城的祭司,因為不服從上帝的命令,警告特洛伊人小心
希臘人別有陰謀的木馬,觸怒了阿波羅;阿波羅派出兩隻海蛇去尋找勞孔父子,並將其殺死。
《勞孔群像》這座雕像將勞孔父子臉上痛苦的表情展現的極為逼真深刻,同時也將希臘雕刻家對人體美的理想主義展現 74
無遺;利用健美賁張的肌肉,將人體美提昇至最大的極限。此外,這三個人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十分複雜,從勞孔右手
開始,連接到左邊兒子的手臂、身體、腳部,再到勞孔的左足和右足,繼續連接到另一個兒子的足部與頭部,然後再連
回到勞孔的右手,使整個雕像成一圓形。此種圓形狀的構圖,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代中,普遍為畫家所使
用。
約西元前 241 年,小亞細亞北部帕加馬﹝Pergamum﹞王國的阿塔羅斯一世打敗了中歐遊牧民族高盧人的進攻。為此,
大批的希臘雕刻家被請來製作青銅雕像以紀念他的戰功,但現在都蕩然無存了,只發掘到一些羅馬時期的複製品。其中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這尊《垂死的高盧人》。
希臘化時期也出現許多具有官能的美感裸女雕像,其中以《米羅的維納斯》﹝Aphrodite of Melos﹞、
《勝利女神像》﹝Nike of
Samothrace﹞為代表作品。
《米羅的維納斯》在 1820 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島﹝Milos﹞,她被譽為「希臘黃金時期的縮影」
,總結了古希臘所代表
的一切。女神雕像雖然失去了雙臂,但保留了完整的頭部和面容,從頭、肩、腰、腿到足的曲線變化使人體以無比聖潔
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眼前,沉靜的表情裏有種坦蕩而自尊的神態,在她的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及對生命自由的
嚮往,絲毫沒有俗媚和肉慾。創造此雕像的藝術家充滿深情地表現了女性溫柔寧靜的美,被認為女性美的原型。此一女
神像之特色為較小的頭部、窄肩、寬腰、豐臀。整個雕像姿態接近 S 形狀。對後代西洋婦女裸像的造型有甚大的影響。
1863 年在愛琴海薩莫色雷斯島﹝Samothrace﹞發現《勝利女神像》。頭及雙臂已失,軀體基本完好。這尊雕像現在被放置
在巴黎羅浮宮內一座船首形的基座上。女神挺胸展翼,似乎正吹起勝利的號角,圓潤結實的女性軀體,噴射出生命的光
焰,充分表現出勝利者的雄姿與激情,體現了藝術家將他的作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卓越構思,為希臘化時期雕刻藝術
的一件傑作。
古希臘的繪畫
當希臘本土在西元前十一世紀遭受到北方的多利安人侵略時的黑暗時期,有些人就逃難到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的愛奧尼亞
﹝Ionia﹞地區,因此連帶了影響神話時期希臘藝術的發展,在繪畫上形成具有希臘本土特質的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
與具有愛奧尼亞特質的東方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到了古樸時期這兩種風格就不斷融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
想的希臘藝術。古希臘的建築原來都是彩妝的,不過因為氣候因素,受到長期風化的結果,使得現存的建築遺跡,看來
都只呈現石材的原色。下圖是多利克式神殿柱頂楣構﹝Entablature﹞上的彩色示意圖。古希臘人不像古埃及人常在墳墓裡
畫上壁畫,由於希臘盛產蜂蜜與橄欖油,需要大量的容器來盛裝,因而製陶成為一件當時很重要的工藝,這使陶罐上的
彩繪裝飾成為極重要的繪畫藝術。一般而言,希臘之陶罐係供盛酒、香油及水之用,但亦有供殉葬者,後者高達五、六
呎,前者則多在二呎左右不等,形式甚多,有蓋及無蓋者均有之,並有雙耳。由器皿上的彩繪來看,古希臘的瓶畫大致
可分為四個時期:幾何形時期﹝約 1100~700 B.C.﹞、東方化時期﹝Orientalizing Period,約 750~600 B.C.﹞、黑繪式時期﹝Black
figure period,約 700~500 B.C.﹞與紅繪式時期﹝Red figure period,約 500 B.C.﹞
幾何形時期﹝約 1100~700 B.C.﹞
觀察陶罐上面的裝飾圖形,在希臘本土發展的藝術多採用幾何直線、左右對稱、以象徵性、形式化等手法來表現,較傾
向於構成性的裝飾,因而被稱為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這類型的作品,在陶罐上起初只畫滿各種簡單而有規則
的幾何圖飾,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西元前八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但基本上也多呈現樣式化的風格。像
《迪皮隆陶瓶》﹝Dipylon Vase﹞這個罈子就是幾何式風格時期極佳的成就之一。迪皮隆陶瓶是屬於希臘葬禮中使用的一種
奠儀甕。在葬禮中,將奠酒從甕底的孔流注到死者的身上。第皮龍瓶的命名是根據在雅典附近發現它的一處墓地的地名
而來。
東方化時期﹝Orientalizing Period,約 750~600 B.C.﹞
當希臘本土在西元前十一世紀遭受到北方的多利安人侵略時,有些人就逃難到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的愛奧尼亞地區,因此
連帶了影響幾何形時期希臘藝術的發展。到了西元前七世紀,受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影響,在敘利亞與腓尼基地區發
展的藝術多數採用流動曲線、以寫實性、故事性等手法來表現的一種描寫性的風格,這種風格因為受到近東藝術影響,
所以被稱為東方化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這種風格早期的陶甕仍採用幾何圖案,後來由於希臘和近東地區在商務上接
觸頻繁,以故事作為描繪的內容,人物、動物成為裝飾的主題,輪廓明確,筆觸肯定,造型生動,作品尺寸隨之增大。 75
譬如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一件《希臘東方式雙耳細頸瓶》﹝Protoattic Amphora﹞。東方化與幾何形這兩種風格後來不斷融
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
黑繪式時期﹝Black figure period,約 700~500 B.C.﹞
黑繪式風格開始於古樸時期的西元前七世紀末。繪畫的方式是在自然的陶土上,用一種特別的黑色顏料描繪圖像,再刮
出細長的輪廓線,燒過之後便會變得烏黑發亮,其餘部分則成為紅色。雅典是黑繪式時期希臘製陶工藝的發展中心。到
了西元前六世紀末左右,希臘的製陶工人與畫匠在社會中越來越有地位、因此多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當時這些陶工中
以艾色基亞斯﹝Exekias﹞最為傑出,他最有名的一件《黑繪式雙耳壺》﹝Black-Figure Amphore﹞,畫面主題在描述兩位希
臘勇士艾契列士﹝Achilles﹞與埃加士﹝Ajax﹞下棋之場景,其特色是表面光滑、人體皆為黑色、尖鼻大眼、布局均衡、人
物的腳部都在同一半畫面上、沒有景深,但有幾何形圖案裝飾。
紅繪式時期﹝Red figure period,約 500 B.C.﹞
西元前六世紀中葉,紅繪式風格逐漸取代黑繪風格,成為希臘陶器繪畫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其特色是在黑色的背景呈
現紅色的圖像畫。因為此時的輪廓線已不再使用硬的器具去刮刻,而改用毛筆,因此線條更為流暢。與黑繪式風格比較,
紅繪式風格的人物之立足點已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係分布在不規則的層次上。重疊的人物造成一種遠近距離的感覺,
而且具有不同的動作,頗具動感。對人體之處理方面,也較黑繪式風格更為活潑、寫實。紅繪式時期的藝術家比以前有
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在題材選擇方面,多為描寫日常生活的情形,內容因此豐富而且廣泛。即使是以簡單的構圖,也
能呈現深度的內心表現;造型十分典雅,在高度風格化中也不會失去寫實的感覺,的確是陶器繪畫藝術史上最高的表現。
紅繪式時期最傑出的陶工可能要算尤夫羅尼奧斯﹝Euphronios﹞了。古樸時期的陶器製品顏色向來不甚華麗,但是從他所
繪製的一件《紅繪式聖餐杯》﹝Red-Figure Calyx Krater﹞來看,畫面主題在描述特洛伊戰爭中的一段插曲,他可以運用色
彩將倒地英雄頭髮的淡色調、睡神和死神翅膀上的細鱗,以及一隻男性手臂瘦長有力的線條,巧妙地敷上色彩而產生千
變萬化的效果。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夜宿渡輪

第 16 天( 0531, Thu ) 克諾索斯( Corinth 米諾斯文明遺蹟 ) 伊拉克里歐 Iraklio


76

克諾索斯 : 希臘神話故事中米諾王禁錮半牛半人怪獸 Minotaur 之處,久遠的傳說直到二十世紀初才由英國考古學家伊凡


斯( Sir Arthur Evans )挖掘出土,◎米諾王宮殿等重大考古證據重現天日,最古老的歐洲文明與璀璨的海洋文化從此栩栩如生
呈現世人。伊凡斯依考據結果將米諾古文明分三時期:早期是西元前 2600~2000 年,中期是西元前 2000~1600 年,晚期是
西元前 1600~1100 年。
77

. Orthodox Cathedral of Agios Minas


伊拉克里歐( Iraklio 或稱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 : 克里特島首府、全島第一大港和希臘的第五大城市,824~961 年阿拉伯人
佔領克里特島建造此城並作為東地中海一帶的奴隸交易市場總站,續由拜占庭帝國取代阿拉伯人再經威尼斯人 400 餘年
統治,1669 年被土耳其所攻克,迄 1898 年希臘的獨立戰爭成功後才重新納入希臘版圖。
◎國立考古博物館:陳列新石器時代起各時期文物,最主要的是米諾古文明出土。
★古城牆:1462~1562 年間,威尼斯人共建四座城門與七座城垛。
★噴泉廣場( Plateia Venizelou ):1628 年克里特島總督 Fancesco Morosini 在老城區廣場上建造噴泉,上面裝飾的 4 隻獅 子
是近 700 年的古董。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Castello City Hotel, Iraklio, Greece

第 17 天( 0601, Fri ) 聖托里尼島 Santorini 喜拉 Fira 伊雅( Οiα )

聖托里尼島 ( 又稱錫拉 Thira 島 ): 西元前 3000 年發展出高度文明,得天獨厚條件成為克里特島上米諾古文明之前驅。約


西元前 1500 年活火山爆發,中心沉落海底的小島被切扯成弦月型,火山爆發後地震與海嘯肆虐愛琴海與周遭海岸,這段
悲慘往事後來附會成(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亦堅信之)傳說中之「消失的亞特蘭提斯 Atlantis 大陸」
。只要說到希臘旅遊, 大
部分的人一定馬上想到富有歷史的首都雅典, 以及希臘最浪漫的 Santorini 聖托里尼島. 每年有好幾百萬的遊客到這個基克
拉澤斯群島上的半彎月形火山島來度蜜月.Santorini 聖托里尼島,它也是全世界十大公認最美的落日景點之一。有號稱"全
世界最美的夕陽"
喜拉 Fira : 聖托里尼 Santorini 島(地中海上的珍珠)之首府,位於 300m 高,沿著地勢險峻的懸崖峭壁開發發展之山城,佇
立其間捕捉藍天碧海、波光粼粼愛情海之絕佳畫面,映入眼簾的盡是粉白教堂和豔麗狹長屋舍!
78

伊雅 Oia : 猶如吊掛聖托里尼島西北端懸崖上的昔日傳統漁村,如今成為愛琴海遊客最喜愛的觀光勝地,雖半世紀前慘遭
大 地震重創,藍天白雲的原始色彩重建後丰姿依舊回復。徒步眺望海天相連的夢幻情境,或拾級而上盡情探訪濱海蜿
蜒巷道角落,夕陽西下時日落餘暉照映藍天碧海美景,更是終生難忘的回憶!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Terra Blue Hotel, kamari, Greece

第 18 天(0602, Sat ) 蘇尼旺岬 Akti Sounion

雅典 : 市區觀光:※學院大道、※雅典大學、※國立圖書館、★憲法廣場、★奧林匹克運動會場、...;和西元前 6 世紀開
始興建斷斷續續到 113 年才完成的★宙斯神殿( Naostou Olimpiou Dios 或 Olympieion ),原有 104 支科林斯式的列柱(皆
是 17m 高、1.7m 直徑),現在僅剩留存 15 支列柱。
衛城:Acropolis【布拉卡區】
79

雅典衛城(Acropolis , Acro :edge,polis: city)


,所謂的雅典 1000 x 400 x 300 ( ft ) 約 270 x 160 x 156 m 之山丘平台“神聖之岩”;被
提名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事實上,此雅典聖地最受歡迎的代表之一,有管控雅典之雅典娜 Athena, 與海神波塞頓
Poseidon 神殿;也有著名之 Cecrops 與 Erechtheus 皇宮;東宮門;Athena Nike 神殿;伊瑞克提翁神殿 Erechtheum;Caryatids 女
像柱門廊;建於 1978 年之博物館 ( 不幸於二戰嚴重損毀 );以及藝術經典之帕德嫩神廟 Parthenon。衛城的聖石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 5 世紀,著名的佩里克利斯黃金時代。 藉由伊克緹努斯、卡利克拉特斯 Callicrates、姆內西克萊斯、米隆、波利
克里特斯、菲迪亞斯 Pheidias 等建築雕刻家之巧手而永垂不朽。雅典遇到了綻放和衰落的時代,但仍然照耀著未來的閣樓
天空。依然閃閃發光,猶如帕台農神廟的大理石和清澈的白色大理石。
★帕德嫩 Parthenon 神殿:建於西元前 447~432 年之間,是◎衛城最壯觀的遺蹟,69.53 x 30.88 x 10.43 m 奉祀雅典驍勇善戰
兼具智慧之守護童貞女神雅典娜 ( 送上橄欖枝,主張和平;反對海神波塞頓之三叉戟與戰馬,好戰逞強 )。這尊銅像是
菲迪亞斯 Phidias 以戰敗擄獲波斯戰士之銅盾鑄造並鑲上象牙而成;其長矛之反光指引船艦之返航。雅典娜( Athena Nike)神
殿:希臘建築最優美的愛奧尼亞式( Ionic )宗教殿堂,約西元前 420 年建造在衛城西南邊上。帕德嫩神殿是古希臘人追求理
性美的極致表現,處處都是數學上黃金分割比例, 與圓柱收分線 entasis 造成的建築結果,是古希臘建築學、數學和美學
的精品之作。
旁邊的伊瑞克提翁神殿 Erechtheion 也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以來自 Eleusis 之暗藍色石灰石為地基,配上來自 Pentelic 之白色
大理石石壁、愛奧尼亞式柱樑及露臺南側之 6 根女像柱 Caryatids,建於西元前 421~ 406 年間,供奉雅典娜、波塞頓以及伊
瑞克提翁 Erichthonios、雅典開創國王 Kekrops,祈求波斯之戰役勝利。
最近,國立雅典理工大學副教授 George Pantazis 和 Evangelia Lambrou 使用用嚴格的大地測量方法確定了古希臘神廟的天文
方位。這一對稱方位對凖古典時代兩座最偉大的神廟——帕特農神廟和海法斯提昂神殿,它們均供奉著雅典娜女神(雖然
海法斯提昂神殿還供奉著火神赫菲斯托斯)
。他們發現,兩座神廟的位置極其對稱,這就讓二者有著相同的東方視野。潘
泰斯表示,"神廟的天文方位與紀念其中所供奉神靈的慶典日的日出有關,日出必須凖確地出現在神廟的中軸上,以便照
亮其中所供奉神靈的中央雕像。" 還有大量研究表明,建造古典神廟是為了找到與地球相對應的行星,但對應程度可能並
非如裏歇爾所想像。然而,考古天文學領域以及古文化天文學知識和實踐的研究方興未艾,它們必將使天文學與宗教之
間的聯繫更加引人入勝。 80

Athenian Acropolis temple of Erechtheion or Erechtheum, Athens Greece

Caryatids 女像柱門廊;專家認為,它們出自古希臘最偉大藝術家費迪亞斯 Phidias 的得意門生艾爾卡曼尼斯 Alkamenes 之手。


它們最初的功能是,支撐厄瑞克忒翁神殿的一部分。1687 年巴特農神殿在土耳其人與威尼斯人的一次戰役中受到砲火波
及,連帶使這些女像柱遭到子彈與瓦礫損傷。其中一空缺女像柱目前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手中。當年英國駐鄂圖曼帝國
大使艾爾金 Elgin 勛爵當年命令人自厄瑞克忒翁神殿的門廊鋸下那尊雕像,再以它與取自巴特農神殿的其他裝飾品裝飾他
位於蘇格蘭的宅邸。大英博物館於 200 年前取得這尊雕像。現今戶外展示均屬複製品。
戴奧尼索斯( Dionysos) 劇場:西元前 342~326 年建的最古老劇場,供奉酒神與戲劇贊助人,可容納 17000 人。
古市集 Ancient Agora 區 : 海菲斯塔斯神殿 Temple of Hephaestus,希臘遺跡裡是非常難得保存完整的遺跡,供奉希臘神話
中的火神 – 赫菲斯托斯 Hephaestus ,也稱作火神神殿。
81

布拉卡區 :
雅典競技場 Panathenaic Stadium,又稱 “帕那辛奈克體育場” ,世界上唯一一座,全採用大理石建立的大型體育場,1896 年
為了舉辦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重建而成瞠目結舌的壯觀。

宙斯神殿 : 建於西元前 6 世紀開始,蓋了快 600 年,直到西元 2 世紀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時才完成,直至今成為雅典最


重要的歷史古跡之一;全盛時期共有 104 根高達 107m,直徑約 1.7m 的科林斯式的石柱,曾經是全雅典最大的神殿,內殿
有一尊哈德良皇帝向宙斯獻納的雕像,可惜戰火下的侵襲,古物一掃而空,同時神殿被大肆破壞,僅存這 15 根圓柱。
82

Arch of Hadrian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by Alexander Z., 2005-01-09 Arch of Constantine


哈德良拱門 : 傳聞是為了紀念羅馬皇帝於 131-32 年間造訪雅典時所建,當時哈德良為了興建許多神殿,在雅典投入非常
多的人、物力,從前面幾個神殿完工時期就能看的出來,而雅典市民為了感謝、紀念,才建立此拱門。
歐摩尼亞區 :
83

利卡維多斯山丘 Lykavittos Hill : 相傳雅典納忙於雅典城市的發展,將追求不老不死兒子 Erichthonius 施法封在一箱子裡,託


給當時雅典國王的三個女兒看護,而因好奇心打開了箱子,使得 Erichthonius 擁有不死身軀,三個公主因此發瘋,
雅典娜一知道這消息而將手中大石滑落在地,形成今天這有著尖瑞頂端的山丘。
希臘國家圖書館、雅典大學以及雅典科學院 : 為新古典主義建築,皆由丹麥建築師特奧費耳.韓森兄弟所設計,據說設
計靈感來自古市集裡的海菲斯塔神殿,典藏 4500 多份希臘古手稿、藏書 70 多萬冊,以及許多國家歷史文物資料。即使
雅典最耀眼的成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斯多德等各學派辯證所豎立之哲學思想;然而當雅典走向衰敗時, 自由
的學術也脽之沒落;529 年拜占庭帝國之查士丁尼在位時, 竟然下令禁止研究哲學;這致命的打擊, 使雅典消沉沒落。
直至 1821 年成為希臘之首都。

蘇尼旺岬 Cape Sounion : 西元前 444 年與雅典同一時期興建,矗立希臘本土最南端的 65m 高海岸懸崖上景觀絕佳! 1810 年


英國詩人拜倫(The Lord Byron)自雅典到此造訪,刻印親筆簽名在★紀元前五世紀所建,占地 13.47 x 31.12 m 之海神波賽頓
神廟 Temple of Poseidon ( Sounio )的白色多利克 Doric 大理石柱( 原本 34 根石柱,現僅存 16 根,請勿模仿!)並作詩吟.2 詠。
這敘述有關梅內勞斯 Menelaus 國王船的故事,他在從特洛伊返回的途中在索尼奧 Sounio 短暫停留; 或者關於在那個地方溺
水身亡的不幸的愛琴海 Aegeus 國王和愛琴海以他名字命名; 或者關於使用當地大理石建造寺廟以紀念海神並保護鄰近
Lavrio 礦山的利益的人們。這位不為人知的建築師可能是在雅典建造 Theseion 聖像的同一位建築師。他用帕里斯 Parian 大
理石(即帕羅斯 Paros 島)的雕塑裝飾了寺廟,描繪了忒修斯 Thesuus 的勞動以及與半人馬 Centaurs 和巨人(巨人 Gigantes)
的戰鬥。其餘的雕塑展示在拉維奧 Lavrio 博物館,而曾經站在寺廟院內令人印象深刻的 kouroi [男性青年]現在在雅典國家 84
考古博物館展出。
拜倫《哀希臘》
:“Place me on Sunium's marbled steep, Where nothing, save the waves and I, May hear our mutual murmurs sweep; There,
swan-like, let me sing and die; A land of slaves shall ne'er be mine -- Dash down yon cup of Samian wine !” 胡適譯文:“置我乎須寧之岩兮,
狎波濤而與為伍;且行吟以悲嘯兮,惟潮聲與對語;如鴻鵠之逍遙兮,吾將於是老死:奴隸之國非吾土兮,——碎此杯以
自矢!”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Fenix Hotel, Glifada, Greece

第 19 天( 0603, Sun ) 雅典 台北
依依不捨揮別雅典,18:05 搭乘阿聯酋 EK-210 豪華客機經杜拜(23:35 ), 0604 隔日 3:40 搭乘阿聯酋 EK-366 轉飛桃園( 16:15 )。
因係洲際長程飛行夜宿機上。
早餐 :
晚餐 :
旅館 : 夜宿機上

第 20 天( 0604, Mon ) 台北
今日返抵台北,結束此次永生難忘又充實豐富的東南歐之旅。

馬其頓與希臘的糾葛遠可追溯至古典希臘時期,近十幾年「馬其頓」此名稱更是希臘與馬其頓紛爭的源頭 。1991 年馬其


頓共和國宣告獨立,希臘馬上強烈反對馬其頓斯拉夫族群使用「馬其頓」為國名,申明「馬其頓」早於上古時期就已被
希臘所用,希臘內部已有「馬其頓省」
,「馬其頓共和國」盜用「馬其頓」一詞是鼓動希臘境內馬其頓族的認同問題,更
是直指其叛動的潛在性。以斯拉夫裔為大宗的馬其頓共和國反駁,斯拉夫裔民族至六世紀已逐步深根馬其頓地區,使用
「馬其頓」早以行之數百年,何來盜用之說?「馬其頓」名稱爭議在二十一世紀持續沸騰,許多希臘人以馬其頓內部的
地名指稱馬其頓,避談「馬其頓共和國」一詞,並進一步全盤否定存在希臘的馬其頓族人口。法國人甚至將水果沙拉稱
為馬其頓 macedoine,因為 19~20 世紀更迭之際,馬其頓是多種民族的熔爐。
至於種族難民問題,一直困擾著巴爾幹與希臘;值得一題的是 1923 年土耳其再度崛起時之凱末爾當政時期,土希簽訂合
約其中簽署了難民交換協定,希臘境內 38 萬名穆斯林遷徙回土耳其,以交換 110 萬希臘正教。這樁大遷徙被希臘稱之為
小亞細亞災難。這長達十年之戰爭與難民之湧入也造成希臘之動盪不安。

希臘東北部的一座神秘而隱居半島阿索斯山 Mount Athos ( 希臘著名的空中修道院之一曼代奧拉之外之聖山阿陀斯,兩者均


於 1988 年列入 UNESCO 之世界文化遺產)。在希臘語中被稱為「聖山」
,聖母瑪利亞的伊甸園;其政治實體被稱為「阿索
斯(自治)政體,可追溯至拜占庭皇帝約翰一世於 972 年簽署並密封的金璽詔書上。」
。共有 20 處希臘正教修道院 (17 座屬
於希臘正教,其餘 3 座 Helandariou Monastery 屬塞爾維亞,Zografou Monastery 屬保加利亞, Agiou Panteleimonos Monastery 屬俄 85
羅斯),直接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管轄。即使希臘東正教會在 1833 年獨立,成為自主教會,但阿陀斯山修道院似乎是
例外。其僧侶是歐洲獨一無二的實行禁慾所在,其律法可 追溯到 1060 年制定嚴格實施的法律。這女性的禁地,沒有收音
機、電視機,沒有電話,電報,也沒有報紙。 另外,他們也有嚴格的法律,禁絕所有的樂器,還不准吸煙、騎馬和唱歌。
修道院的高牆禁錮了這些單身漢,他們在這裡生活、勞動、祈禱,在平靜安寧、冥想默褥之中消時度日。 阿陀斯是人類
歷史的一個古玩,也是男子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壁壘。 。
希臘 2010 年爆發債務危機,歐盟等債權方先後提供 3 輪 860 億歐元援助貸款,但要求希臘政府緊縮財政。經過多年緊縮
日子,歐盟委員會於 2017 年九月宣布,希臘已脫離超額財政赤字。這標誌希臘長達 7 年的經濟動盪迎來轉捩點。
*住宿經濟型旅館(兩人一室附衛浴,但乘船過夜四人一艙室)。
*午餐全程自理。

Potrebbero piacerti anche